/ 财经新闻

粤港湾控股(01396)2025年中报:化债破局、发展创造共赢

发布时间:2025-08-28 11:37:43

从亏损18亿到盈利9.7亿,负债率从99%降至48%——这不是财报,这是一场资本与战略的惊天逆转。

2025年8月27日,港股上市公司粤港湾控股(01396 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这家年初至今涨幅逾三十倍的港股近期颇受关注,细看这份财报,不再简单是一份财务数据的汇总,更是一出惊心动魄的“企业重生记”:归母净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亏损10.28亿元,一举扭亏为盈至9.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99%骤降至48%;有息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45%降至仅7%;净资产较年初增长30倍至30.5亿元。从2024年全年亏损18.35亿元的深渊,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高达9.7亿元的逆袭;从债务危机笼罩下的步履维艰,到有息负债率骤降至7%的财务健康体;从传统物流地产业务的奄奄一息,到科技赋能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多元化,粤港湾控股用一场堪称经典的化债破局实现了重生和再出发。

翻开粤港湾控股2025年中报的损益表,最吸引眼球的是那高达14亿元的“债务重组收入”。正是这笔巨款一举扭转了公司连续数年的亏损颓势,将归母净利润推至9.7亿元的高位。这是一场怎样的破局?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5月7日,粤港湾控股以98.33%的高票通过率完成4.4亿美元的债转股方案,成为首家几乎全部出清境外美元债的内房股企业。同一时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产领域美元债笼罩下哀鸿遍野:港龙中国地产于2025年6月正式构成1.8亿美元债实质性违约;阳光100中国、佳源国际等多家房企仍在债务展期问题上与债权人博弈;更多中小房企因美元债违约失去融资渠道,陷入“借新还旧”断流的恶性循环……曾是房企海外融资“生命线”的美元债,如今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顺利突围的经典样本,粤港湾控股这场堪称“绝地求生、神来之笔”的债务重组,其操作的精妙之处在于:

主动作为,用发展创造共赢:根据之前公开的报道显示,尽管该美元债距离到期仍有四年,但粤港湾控股选择提前与投资人展开多轮协商,展现了化解债务风险的积极态度。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沟通并非单向的债务重组,而是一次基于长期合作的共识达成。我们与近十几家美元债机构投资人进行了坦诚对话,最终形成了兼顾各方利益的共赢方案。”“未来将继续强化优质资产运营效率,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业务,借助技术创新推动多元化布局,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债务“瘦身”,财务“优化”:直接化解了约33亿元人民币的美元债务(按当时汇率),大幅降低了负债总额和利息支出;公司净资产飙升、有息负债率剧降,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健康。

负债转权益,“对手”变“队友”:新发行的强制可换股债券,以5.5港元每股的价格未来将转换为公司股份(算上豁免的45%部分,每股的成本价约10港元)。这意味着,原本的“刚性债务”被转化为“潜在股权”,直接减少负债的同时增加了股东权益(净资产);各家美元债主对化债方案高达98.33%的高票通过率,以及公告里提及的分三年解禁锁定期,意味着美元债投资人(包括太盟集团(PAG)、瑞橡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对公司新阶段发展战略、业务前景及管理团队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认可,传统意义上博弈的“对手”,变成了长期支持业务发展的“队友”。

绝境中的自救,效果立竿见影。公告显示,粤港湾控股清除债务包袱后,近期又开始启动新业务并购,标的公司开展的正是当下最火热的AI算力业务新赛道。从经营传统物流园区转型经营AIDC园区,一场“新老基建共振”的价值实验又拉开帷幕,“优质资产 科技”双轮驱动的新模式成效如何,能否再创新的经验?市场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