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归创通桥(02190)中报净利飙升76%,海外布局成最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5-08-28 10:37:41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的分化格局,归创通桥(02190)凭借双介入产品线与精细化运营,在行业调整期中杀出一条血路。

8月19日,归创通桥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净利润达到1.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0%。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整体医疗行业集采常态化、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资本市场对公司业绩表现亦予以积极回应。中金公司最新研究报告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30港元;浦银国际同样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亦升至30港元。中金预计,公司2025年经调整利润将达1.92亿元,并首次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2.79亿元。考虑港股医药板块回暖,该目标价较现价仍有约28%的上行空间。

精细化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核心管线已至收获期

归创通桥业绩大幅增长首先得益于其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双双发力。神经血管介入业务实现收入约3.04亿元,同比增长25.0%;外周血管介入业务表现更为抢眼,实现收入约1.76亿元,同比增长46.2%。

对于业绩的增长,归创通桥在财报中表示主要为其核心业务增长强劲,通桥银蛇颅内中间导管系列、神经血管导丝、通桥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UltraFre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销售规模大幅增长,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临床使用产品数量超过100万个。

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中报数据显示,归创通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率较同期整体下降7个百分点,进一步夯实了盈利基础。

不仅是今年业绩高增,自2022年以来,归创通桥业绩一直表现优异。除了精细化运营外,归创通桥业绩的持续高增也主要得益于公司抓住集采机遇,其弹簧圈、PTA球囊、取栓支架、密网支架、静脉支架等产品中标集采,市场渗透率提升显著。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因神经介入器械技术难度高、研发投入大、有强准入壁垒,目前我国高值医用器械市场中,跨国公司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数据,2023年我国高值神经介入器械市场海外厂商市占率近80%,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集采政策的推进显著加速了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通过省级及医疗机构联盟采购,国产品牌得以更快进入医院采购流程,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例如在2023年弹簧圈集采中,国产报量占比从原来的约10%上升至25%以上,显示出集采对国产替代的有效推动。

在2025年河南公立医院联盟集采中,从神经介入产品医院报量看,史赛克、美敦力、强生占比分别降至17%、13%、8%,湖南瑞康通(惠泰医疗子公司)、归创通桥占比分别达8%、6%。2025年河北联盟集采中,国产厂家在血流密网支架医院报量占比达38.8%,相较于2022年5.4%的出血类神经介入产品国产替代率已得到大幅提升。

在集采趋势下,头部企业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较好的品牌效应、出色的市场教育能力,通过集采报量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归创通桥的颅内弹簧圈产品在江苏、安徽、吉林等21省联盟集采、广东省带量采购中中选。通过集采,该产品实现快速入院,市场份额由集采前的2%提升至超10%。

在“3 N”联盟集采中,归创通桥颅内支持导管在A组实现最高排名中标,集采带动植入量快速增加2.5倍。在集采执行后,归创通桥2021年-2024年神经介入业务收入CAGR达67.78%。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集采让国产企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如归创通桥一般实现高速增长。就拿今年中报业绩来看,在可比公司中,归创通桥以31.69%的营收增速,位于行业第一,部分企业负增长;不仅如此,上半年归创通桥持续盈利,而可比公司中,仍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通过持续的盈利,归创通桥也积累了大量的现金,截至6月30日止,归创通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25亿元,并且开始首次为投资者派息分红,股利支付率达32%。

值得一提的是,较年初而言,各家毛利率降幅均差不多,而归创归母净利润增速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难看出其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能力。

集采主要通过以价换量,能够在这一机制下实现营收快速增长并保持盈利的企业,意味着其在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也展现出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聚焦优化特殊审批、注册审查、沟通指导、产业跟进、监管科研及全球协调等;国家医保局也明确集采“反内卷“,并陆续召开5场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充分说明政策拐点已至。政策环境的改善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前压价背景下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上,随着价格环境趋稳,其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迎来更大弹性,业绩增速亦将进一步提升。

研发投入是医疗器械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归创通桥保持高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1.2亿元,同比增长19.7%。目前,公司已经建立73款产品,其中50款已获批上市,形成覆盖血管介入的“一站式”方案。

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多款核心产品也已来到收获期。其中,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的ZYLOX Mammoth外周大腔血栓抽吸导管是国内唯一12F-18F大口径抽吸导管,预计Q3获批上市并商业化。该导管具有独家喇叭口设计和高抽吸效率,采用手柄负压控制,操作安全便捷。考虑到产品技术独特性和稀缺性,该产品在定价上可能拥有较强的话语权,不易受到集采等降价政策的直接影响,能够为公司提供高质量、高毛利率的现金流。

另一即将商业化的重磅产品是ZYLOX Pantheris外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定向斑块切除导管,该产品是全球首创及唯一的具备腔内实时OCT成像功能的下肢动脉减容器械,能让医生在微观层面上清晰分辨斑块、血管内膜和中膜,从而实现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定向切除。该产品去年已获NMPA“创新医疗器械”认定,预计2025年内获批上市并商业化。

不难看出,归创通桥的战略路径非常清晰,已经逐渐进入“成熟产品放量→规模效应带动效率提升实现盈利→盈利反哺研发→创新管线有序推进”的飞轮模式。它并非简单地回避集采,而是通过一套组合拳:用“成熟产品”赢得当下的生存和现金流,用“前沿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和话语权。

目前已获批的50款产品,特别是那些进入集采或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通过以价换量,为归创通桥提供了稳定的营收基础和市场份额。即使毛利率承压,但规模化生产摊薄了固定成本。

上半年在营收增长的同时,能保持近20%的研发投入增速,这一投入的持续性,得益于效率提升与盈利改善所释放的资源。公司通过提质增效,将成熟产品带来的利润与现金流有效转化为研发投入。这份投入,直接滋养了ZYLOX Mammoth、ZYLOX Pantheris等创新管线的研发和临床推进。

随着ZYLOX Mammoth、ZYLOX Pantheris等创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为公司在已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增长引擎,推动飞轮效应持续释放,带来更具确定性的长期增长。

海外业务再创佳绩,“内生 并购”有望续写高增新篇

在积极提升国内市占率的同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近几年也都在提升海外市场,归创通桥近几年亦积极布局海外,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据Marketsand Markets和Grand View Research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2%-15%;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5%-20%。一旦海外市场成功打开,中国本土也完全有机会诞生自己的“美敦力”或“强生”等世界级医械巨头。

对于出海,早在2016年归创通桥便开始深耕欧盟市场,近两年公司核心产品在中东、非洲、东欧,南美均有获批。目前,公司已有22款产品在27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实现商业化,有超过31款产品在23个国家及地区推进注册。

除此之外,公司海外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与超过60家当地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后续来看,这些合作使公司能够利用高品质的产品组合及制造专业知识,助力归创通桥占领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归创通桥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不仅如此,归创通桥还积极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在此背景下,上半年归创通桥的国际业务再创佳绩,实现收入1572万元,同比增长36.9%。

从业绩上来看,国际业务增速并不高,但是由于订单结算时间都有滞后性,若按照订单结算时间来看,截至8月中旬,公司海外收入已达到约2500万元,超过公司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以此来看,下半年归创通桥海外业务增速将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计划2027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提高至20%-30%,目前国际业务占比仅3%,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传统贸易出口或单纯的 License-out(授权出海)显然不够。在业绩交流会上,归创通桥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并购和自建在海外建设自身能力。这背后是一套深思熟虑的、契合医疗器械行业特性的国际化逻辑。

医疗器械高度依赖使用场景与术者经验,不适合简单的 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该模式往往意味着将后续临床试验、注册及海外销售等关键环节完全交由第三方主导,企业难以维持必要的管理与控制权,亦不利于长期价值实现。

相比之下,公司在海外的发展路径更强调建立本地化的能力体系——即通过并购和自建,在目标市场引入并整合专业能力与网络,包括医疗机构与学术合作网络、渠道与销售体系等,并将公司的自有产品有序嫁接其中,更高效地拓展海外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归创通桥手上还握有25亿现金,为并购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亦表示,经过几年的准备,和海外部分合作伙伴已经有深入探讨,但还未达到可以披露的阶段。这一表态,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预期,公司在海外并购上的下一步举措有望成为重要看点。

在出海策略方面,归创通桥清晰地反映出其从“中国产品出口”向“全球企业运营”转变的雄心。这种“内生 并购”的模式,虽然前期投入更大、周期更长,但基础更为稳固。它不仅仅是在海外“卖货”,更是在海外“种树”——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渠道、研发反馈和运营体系。

结语

综合来看,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双介入产品线的协同发力、精细化运营的效率提升,以及敏锐抓住集采政策红利的战略基础之上。

在医疗器械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归创通桥凭借创新研发、集采中标与海外拓展“三驾马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快速提升份额,更在国际布局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政策环境优化、高端创新支持加强,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归创通桥有望在“内生 外延”双轮驱动下,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真正的全球竞争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