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一财社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司法持续加大力度

发布时间:2025-04-23 22:37:52

每年一度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正在进行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检”和“最高法”)也相继明确了今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重点。

23日,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在检察领域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迈入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阶段;21日,最高法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也发布了8件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典型案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16年,自举办以来的历届宣传周主题都突出了这一点。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两者最基础的要素是知识产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所有者主体的自我保护,二是通过行政执法保护,三是通过检察和审判强化司法保护。其中第三个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保障,也更具有威慑力。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司法等领域的充分衔接。

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宣部、最高检、最高法和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中强调,在执法司法方面,要加强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和行政裁决,构建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体系。

在前述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统一裁判规则,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协调配合。这句话也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再加上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以及在行政执法上各项法规的完善,从行政到司法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链条更加完备。

二是要进一步依法强化对侵害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来自最高法的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领域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460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从而有力震慑了侵权者,有效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大大提升了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其中,人民法院审结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6.4亿余元,该案也入选了“新时代推进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根本目的是对财产权的侵犯,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的收益。最高法相关人士表示,人民法院将不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裁判规则,细化认定标准,破解适用难题,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惩戒侵权行为、严格保护权利、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价值。

三是要针对重点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前述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将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信息安全等作为重点关注领域。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在介绍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时强调,公布的案例中涉及生物医药、AI技术、网络游戏等行业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彰显了司法裁判对行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越是前沿领域越是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因为这涉及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使用场景创造,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相信在这方面的规范标准会越来越严,越来越具体化,惩罚措施也会更加严厉。

总之,随着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成为重要支持力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行政、司法等各方形成合力,其中司法是最后的保障。这还需要继续有针对性加强力度,包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个链条建设以及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等诸多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