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作为全球经贸领域的重要盛会,通过助力中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实现外贸“稳量提质”的核心目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供强大动能。
第137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线上平台继续常态化运营。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约3.1万家。其中出口展展位数近7.3万个、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比上届增加近900家。进口展展位数约1600个,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36家企业参展,与上届基本持平。广交会作为联通全球贸易的战略通道,正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大舞台,吸引全球广大优质参展商和众多专业采购商,携手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与投资环境优化进程。
广交会作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吸引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球贸易网络。其参展企业数量占全国有进出口实绩主体的5%,一般贸易出口量占全国比重约15%,凸显其作为“中国第一展”的行业标杆地位。依托全球首屈一指的展品矩阵与万商云集的规模效应,一方面,通过线下全产业链对接机制有效消解国际市场准入壁垒,另一方面,通过线上数字化贸易新基建不断拓展跨境投资新通道。广交会通过开放境内采购商参与,国内参展企业亦可通过广交会同步拓宽内销渠道,促进出口商品转内销,激发内需市场潜力,帮助我国外贸企业开拓本土市场,形成内外兼修的多元化市场布局。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稳步增长。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2024年,我国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对东盟进出口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4.9%。
中国拥有全球工业标准分类体系全覆盖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国际比较优势的持续累积,构建起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近年来,我国系统优化的营商环境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要素流通壁垒,更以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拓展全球市场空间。中国在面临美国持续打压的背景下,广交会不仅是精品荟萃的国际贸易盛会,更是中国对冲单边主义、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重要平台。通过市场多元化和多边国际经贸合作,在抵御外部冲击的同时,携手贸易伙伴共同传递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强决心,持续巩固与提升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面对当前全球经贸体系深度重构的历史性转折,中国正以新发展格局破解逆全球化思潮的侵袭,通过制度型开放战略着力打造国际经贸互利共赢新范式。广交会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纽带,其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一环,又是持续赋能产业链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展贸融合 数字赋能的创新方式,推动我国从全球贸易参与者向国际经贸规则贡献者跃升。
广交会促进拓展新兴市场、产品升级换代、供应链重构及政策协同效应,成为我国应对美国单边关税壁垒、实现市场多元化的高效平台,其作用不仅在于企业短期内获取大量有效订单,更在于积极推动中国外贸结构从“主要依赖单一市场”向“全球多元化大市场”顺利转型。本届广交会吸引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参与,加大了中国企业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向对接“一带一路”、东盟、俄罗斯、中亚、西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提供了便利服务。为精准匹配新兴市场,采购商亦可利用GPM(GLOBAL PRECISION MARKETING)系统分析全球供应链数据,筛选企业乐意接受的低关税或零关税替代市场,有效规避因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巨额关税造成的市场风险。通过商企签约和精准深入的产业对接,广交会正在推动全球贸易伙伴形成互利共赢,削弱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国际影响。
(王立系商务部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权金亮系商务部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