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信息爆炸式增长的莎士比亚时代|荐书

发布时间:2025-05-16 09:37:56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美]凯文·R.墨菲 著

新华出版社·领学东方2025年4月版

在群体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最知名也争议最大的著作,无疑是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这部出版于整整130年前的心理学名著,开启了后来一系列的群体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研究,如哈罗德·伊罗生的《群氓之族》、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埃利亚斯·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约翰·麦克莱兰的《群众与暴民》等,勒庞也因此成为群体心理学创始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但是群体社会学和心理学大多预设了把社会群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句话说,人一旦结成群体,就仿佛由个人聚合了某种失控的怪兽——或许霍布斯意义上的“利维坦”并不一定要指契约国家,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变异的群体。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过于宏观,相对忽视了对身处群体中的个体的观照,而仅仅将其视为组成群体的基本上同质化的分子、零件。

作为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主席,凯文·R.墨菲将视线投向了群体中的具体个体的行为方式,及其与群体状态的关系。在墨菲看来,当群体、组织的整体环境被破坏,它们就会纵容、甚至助长其中成员的不当行为,让原本好的成员变成坏的成员。在这样的群体、机构中,好人难以立身、做事,很容易堕落为坏人的同伙,这样的“群”,就是名副其实的“害马之群”。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

[英]杰里米·布莱克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25年4月版

莎士比亚之所以并不像他所生活的年代(16~17世纪)看上去那么古老,反而有时显得非常现代,很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欧洲,就像如今的世界,也处于一个激烈的转型期,一切都在飞速变化,所以莎翁剧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性、多维性和不确定性,很可能身处“后现代”的人们要比他的同时代人感触更深。莎翁早年经历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盛世”,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奏响“日不落帝国”的序曲。到詹姆士一世继位后,颇有点像“康乾盛世”由盛转衰,几十年间迅速走向鸦片战争的深渊,英国社会也在“圈地运动”中走向分裂和腐败,到莎翁去世只不过20来年,就迎来了世界近代史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

本书即聚焦莎士比亚的写作背景和观众的观剧背景,展示了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莎翁剧中的命运、复仇、爱情、政治、公正及他人,为当代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呈现了还原的历史化语境。作者将早期现代英格兰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国际背景和文化一一道来,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章节原段互相印证,带领读者进入那个科学与魔法并存、信仰各异、人们的眼界和所接收的信息爆炸式增长、城乡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缤纷多彩的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格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