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巨头摩根士丹利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称,中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产量和参与的制造商总数两项都居世界之首,占56%,美国和加拿大合计占35%,日本和韩国合占18%。中国最重要的是价格优势,比如宇树科技生产的G1人形机器人标价9.9万元,是目前世界上标价最低的人形机器人。
经过多年的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中国在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到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和下游人形机器人的应用等,能把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快速投放到生产线开始大规模生产,正所谓厚积薄发。大规模生产正是压低制造成本、降低售价的关键,正是这些优势轻松地把中国推到“世界第一大人形机器人生产国”的宝座上。
中国在AI(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方面的突飞猛进,为赋能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应用训练提供了巨大的助力,笔者认为,中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完全可能在功能和智能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机器人养老”从未来时走到现在时
2014年,笔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在题为《机器人养老》一文中就提到“2013年日本政府指定24家企业,拨款23.9亿日元补贴开发护理机器人,帮助老人在房间内移动、如厕以及追踪行踪。指定的企业中,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主要开发搬动老年人的机器,积水家电公司负责移动清洗厕所,托利公司将开发无线传感器垫用于记录老人行踪”。
日本经济产业省机械局副局长北岛昭文2013年表示,相关项目启动后,计划至2018年每个老人家庭或者三四户中,一户至少有护理机器人。十几年后,回望当年的报道,笔者以为,日本政府在推动开发护理机器人,把机器人应用到养老护理中的资助和观点是很有前瞻性的。而且,在经历了43年竭尽全力探索解决老年护工短缺的世界级难题之后,日本政府在2013年已经意识到,制造护理机器人将是能够真正有效地填补老年护工缺口的唯一“终极”方案。
再加上机器人护工的超强快速学习能力,在AI的赋能下,训练出一位高级技能的机器人护工比培养出一位人类护工所需的成本更低和时间更短,可以快速大量地投入工作,这也是最为可行的能够解决老年护工短缺难题的最快方法。
虽然日本政府在2015年就发布了《机器人产业战略》,计划到2025年将机器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到全国,特别是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地区。现在看来,日本还未能实现该计划,要实现机器人护工在全国的普及还需不少时日。
日本在开发和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医疗和老年护理设备方面,一直领先世界,但是因为生产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昂贵,一直未能在生产总量和总销量方面登顶世界第一,这次在AI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方面似乎又慢了一步。
AI推动人类寿命的延长
纵观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根据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中超过100个国家已经处于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7%以上的状态,也就是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推算,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16%左右,从1990年的6%到如今的16%,在35年间完成了人类加速度老龄化的进程。
新一轮由AlphaFold带领的AI赋能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疾病治疗等,将生命科学和医疗科技都推进了巨大的一步,为人类寿命的延长提供了极大保障。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米斯·哈萨比斯曾表示,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将极大缩短新药开发周期,从而加速疾病治疗的进展,随着AI技术的进步,未来10年内相当多疾病可能会被治愈。这就意味着,如果排除自然灾害、犯罪和战争等意外因素的干扰,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被大大地延长。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人类寿命的延长也就预示着老年人口总数的超常规增长。
日本、欧美等都面临着老年护工严重而且长期性的短缺,简直无法设想政府将怎样应对下一次老年人口总数的爆发式增加。因此笔者认为“机器人养老”,加速开发和批量化生产护理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护工以及机器人护士和医生将是社会的必需,而不再是一个选项。
由此可见,老年人护理和医疗的需求也是一个同人口老龄化成正比的加速度的增长市场,笔者认为,老年人护理和医疗这两个板块将成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最大的应用市场。
使用机器人护工的利弊之争
笔者熟知而且也参与过使用“机器人养老”所涉及的人类情感、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讨论,利与弊的辩论仍会继续,但是笔者认为,使用人形机器人到老年护理工作中是利大于弊,而且随着AI科技的发展而推动的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提高,控制和减少“弊”是完全可能的。举例来说,使用机器人护工的利,机器人没有人类一样的“情绪干扰”,人类护工最大的问题是情绪的波动,比如由于工作劳累、压力、喜好或者心情而引发的负面情绪可能造成故意的事故、凌辱、虐待甚至是残害老人或者病患;但是机器人完全可以没有这些负面的“感觉”从而避免产生负面的情绪波动,就可以保持极为稳定的情绪,提供高质量的长期而持续的、无差别地友好对待每一位老人的服务,那些“人为的事故”必然会减少。绝大多数老人抵触进养老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护工的服务问题,如果养老院利用机器人护工的应用而提高了服务质量,那么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肯定会提高。
使用机器人护工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机器人无需休息,不会生病,没有人类的病假事假,或者“劳动合同”上的很多“福利”,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养老院的经营成本,从工作量来说,最简单的计算是一个机器人护工可以做3个8小时工作的人类护工的工作量,这样,养老院完全可以减少70%的雇员,这又帮助养老院进一步减少经营成本,而且提高经营收益,养老院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他方面,比如改善住宿条件、添置医疗护理设备等,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不但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养老院行业盈利难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整个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
居家养老的独居老人可能受益更大
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独居的老人出事故和“孤独死”的风险,如果可以有一个居家的机器人护工“同居”,则不仅可以提供护理服务,而且可以做家务和提供聊天和陪伴等全方位的服务,担当起护工兼保姆的角色,那么能够大大降低各种安全和受伤事故的发生风险,并且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老人不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护工,仍可以购买计时的护理服务。比较一下人类护工和机器人护工在这个工作场景中的差异,机器人护工可以保持工作的质量稳定性,能够更加精确地维持操作流程的一致性,因而更具优势。而且笔者预见,派遣“到宅介护士”,也就是到老人家里提供计时的护理服务的专业老年护工的公司,未来还可以派遣机器人护工到老人家里提供服务,这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从2013年到2025年,在AI的赋能之下,机器人护工的上岗工作越来越近,“机器人养老”即将进入现在时。
(作者系日本养老产业专家、阳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