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外卖行业理性竞争还当回归商业本质,聚焦效能革新

发布时间:2025-04-27 19:38:31

近日,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商战:京东与美团围绕外卖与即时零售展开多维度的攻防较量,这场竞争不仅涉及订单量、配送时效、补贴力度的比拼,更因京东公开指责对方强制骑手“二选一”而引发舆论热议。不过,这场商战的深层意义更在于,揭示了行业的深层困境:当企业以道德叙事争夺话语权时,是否忽略了商业竞争的核心使命——通过技术革新与效率提升创造社会价值?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以“零佣金”和品质化服务为突破口,试图重构行业规则;美团则依托高频消费场景巩固生态闭环,强调全品类覆盖能力。这本应是差异化竞争的良性样本,但现实的竞争却逐渐偏离正轨,而沦为“口水仗”“舆论战”。一些标签化表述,并非商业文明的探讨,而是将舆论场异化为转移自身能力不足的工具,从而导致行业核心议题的失焦。

对外卖行业而言,真正的竞争应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配送成本、如何优化运力调度提升服务品质、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劳动者保障体系。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订单峰值动态调配运力,减少骑手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建立跨平台信用评价体系,能让劳动者凭服务质量自由流动;探索适合灵活就业的社保方案,增强零工群体的归属感和社会保障……这些举措不仅关乎企业竞争力,更决定着行业能否突破“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转向“价值创造”的新阶段。

商业竞争的本质终究要回归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其初衷应是推动行业进步,而非陷入相互消耗的舆论攻防。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配送时效、食品安全与服务品质,而非企业的道德叙事孰高孰低。聚焦履约效能提升、骑手权益制度化保障、商户可持续发展支持等实际竞争力,并不依赖于舆论场上的声量,以舆论绑架替代价值创造的竞争逻辑,终将损害企业乃至行业的长期发展。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这场争议也恰是行业转型的契机。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压制对手的能力,而在于持续创造公共价值的能力。当行业集体超越对抗思维,将竞争重心转向技术革新、效率提升与生态共建时,即时零售才能真正从资本游戏升华为商业文明的进步载体。

与其通过舆论博弈转移视线,不如以开放姿态直面自身短板,通过扎实的运营能力提升,重塑行业信任。唯有如此,竞争才能真正回归本质——不是零和博弈的消耗,而是社会总福利的共创。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昌理工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