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隐身”超材料产能爬坡有压力,人形机器人准备进厂帮工

发布时间:2025-04-17 14:37:52

隐身材料领域年内将有一些新产能释放。近日超材料厂商光启技术(002625.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天津906基地计划7月陆续投产,该基地从事超材料航空功能结构件等开发生产,株洲905基地也将于今年10月投产。

业内,隐身材料公司佳驰科技也在投资产能,该公司去年年底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投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

国内布局隐身材料的上市公司不多,具有代表性的光启技术、华秦科技(688281.SH)和佳驰科技(688708.SH)都是国防军工产业链企业。其中,佳驰科技布局隐身功能涂层,华秦科技布局隐身涂层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光启技术的产品是超材料航空功能结构件等。隐身材料涂层可用于降低雷达和红外目标特性,超材料则是经过“编辑”过的材料,均可帮助飞机等产品在红外线、电磁波等探测手段下隐身。

作为较新兴的赛道,隐身材料目前还在建设产能、扩大应用的过程中。从收入体量看,去年前三季度,光启技术、华秦科技营收分别为12.69亿元、7.38亿元,去年佳驰科技营收则为9.57亿元。以超材料为例,该产业开启产业化进程近十年,自称率先完成由“0到1”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的光启,旗下第一代超材料技术产品2017年才在国内航空装备上应用。

记者了解到,赛道还在成长阶段,在搭建工业化流程的过程中,隐身材料领域已在使用材料领域和半导体领域较先进的技术帮助生产,超材料厂商需要使用定制设备生产。

近日记者在光启技术生产基地看到,一些生产流程还较依赖人工,需要人手直接操作,另一些流程则使用精密仪器。据了解,该公司为搭建工业化流程已设计定制了超4000套超材料专用设备和超8000套特种专用工装。据工厂技术人员介绍,光刻机已在超材料的“编辑”中使用到,虽然不需要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但光刻过程仍十分精密。拿放大镜看一块材料样品,可以看到材料上刻出的形状纹路。除光刻外,业内也有使用激光“雕刻”的尝试。

即便如此,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告诉记者,在超材料量产上,全球都面临挑战,公司超材料扩大产能的速度和当前超出预期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从一季度运行数据看,产能远远不够,短期内至少得增加1000人,设备也需要增加。”他解释称,产能紧张源于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有快速上量需求,而复杂工业的产能扩张速度有极限。

在新技术方面,刘若鹏寄希望用机器人技术来替代一些人工流程。他告诉记者,公司大约有3000名员工,依靠人力的话未来预计要增加到1万人,“(机器人)不是用于普通产品的流水线,而是造隐形飞机等的相关产品,会有很多非标工序,要带有AI泛化能力的机器人去做。现在人形机器人已经在调试了,今年将会有第一批各种类别的机器人进工厂。”刘若鹏认为,公司面向的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市场将持续扩大。

不过,克服产能提升的挑战,将是超材料等隐身材料扩大应用的前提,技术难题和行业集中度分散的情况仍需改变。

近日光启技术在2025~2035战略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提升至5%。东兴证券也在去年10月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作为一大类全新的材料系统,超材料从研发到产生颠覆性技术,需克服一系列技术障碍,模拟设计技术、制备技术、工程可行性和服役性能都存在难点,同时,全球超材料市场竞争格局较分散,前五大厂商占有全球市场15%的份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