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放大中国市场确定性,多家外企加大本土化布局

发布时间:2025-04-17 11:37:49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当下,跨国公司寻找确定性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了中国,以及上海。

4月16日,多家在上海的跨国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创新资源,完备的产业链、一流的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接下来,他们将在中国在上海进一步加大本土化布局、扩大投资,重构供应链体系,谋划更长远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16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警告称,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前景严重恶化。在当前关税形势下,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下降0.2%,比“低关税”基准情形下的预测值低近3个百分点。北美地区货物贸易降幅尤为显著,出口预计将下降12.6%。

确定性的大市场

4月14日,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宣布在浦东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汽车零部件避震器扩建项目。项目计划于2027年正式投产,届时总产能预计提升近70%。

巴斯夫副总裁、浦东基地总经理徐毅斌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市场庞大,潜力巨大,真金白银拿到订单、切切实实业务发展,就是值得投资的地方。

自1994年在浦东投资运营以来,多次进行增资扩产。位于浦东高桥镇的巴斯夫浦东科创园如今已成为巴斯夫全球业务开展的枢纽之一。巴斯夫浦东基地也从多年前的单一生产基地,转型为集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对于当前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不确定性,徐毅斌表示,巴斯夫在浦东生产的产品主要依赖国内供应链,部分产品来自全球进口。目前也在做一些调整,包括供应链的调整来优化在本地的布局。

“今天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企业要寻找确定性,才有利于我们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表示,确定性就是中国。

原因在于,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而且还在不断的消费升级。因此,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最大的确定性。

其次,引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如能源转型、绿色可持续、智能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自动化等,中国在这些领域也提供了高度确定性的未来,这些也是路易达孚未来在中国业务发展以及研发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方向。

成立于1851年的路易达孚,是一家全球农产品贸易加工企业。2021年,路易达孚把北亚区的投资型总部设在了浦东,2023年又在浦东建立了路易达孚全球研发中心,希望“在中国,为全球”,把在中国孕育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市场,惠及全球消费者。“现在已经有一些产品进入到了中试阶段,也有一些试验性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进行小规模的尝试和客户开发。”陈嘉渊说。

在上海持续打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之外,陈嘉渊还特别提到了上海的政策支持给跨国公司发展带来的确定性。比如,今年浦东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提到要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跨境贸易结算,推动大宗商品跨境套保业务试点等。

最近,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大宗商品贸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列出了许多重要措施,像是拓展商品品类、深化期现联动、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数字化能力等。“这些政策都是实打实的利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客户,有效管理风险,共同提升盈利能力。”陈嘉渊说。

中国是全球新梯安装和在用电梯数量的领跑者,上海的电梯数量超过35万。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还看到,随着城市焕新和智慧城市扩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2024年,中国使用15年及以上的电梯接近100万台,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奥的斯在上海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物联网数字化维保平台、智能电梯、AI应用的诸多解决方案所形成的智能电梯生态系统,都是在上海研发的创新,不止服务中国客户,也输送全球市场。“今年11月,奥的斯将继续参加进博会,发布前沿产品和技术,我们非常期待,再次展示奥的斯上海全球研发中心的创新成果。”罗小莉说。

加大本土化布局

对于当前因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佛瑞亚海拉中国区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兼集团电子事业部执行董事会成员白彬毅表示,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快国产化,比如芯片的采购和应用,尽量采用国产芯片,这项工作从去年已经开始做了,接下来会大力推进,加速这个过程。

“国内的电子行业芯片行业也在快速成长。有很大一批芯片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能够让我们认真地考虑用国产芯片来替代。”白彬毅说。

总部位于德国的佛瑞亚海拉是一家上市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高性能汽车照明和汽车电子产品。上海海拉电子是佛瑞亚海拉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丰富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电子工厂,也是其亚太区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之一。

白彬毅表示,中国的开放是系统性、可预见性、持续性和一致性的,这对跨国公司至关重要,让企业能够安心地去投资,做长远的计划和发展。也因此,公司在上海浦东逐步扩大研发、生产和销售布局:2021年完成厂房二期的扩建,实现了产能翻倍。

加速本土化进程的,还有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马勒集团是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汽车行业全球领先的开发伙伴和零部件供应商,至今已有 105 年的历史,全世界每两辆汽车中, 便有一辆装配了马勒的零部件。自2004年迁入浦东以来,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的销售额从成立初期的2亿元,快速增至如今的近 40 亿元。

马勒中国区总裁沈梁玉表示,此前公司的本地化布局已经达到了近90%,但一些产品因为专利的原因,必须从国外进口,尤其是国际大品牌的车型,客户要求从美国购买。但是目前的局势下,这些客户也很有主观能动性来一起推进本土化采购。

“目前国内有现成的供应商供应链,我们可以实现切换,但要先做验证。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转危为机的机会。”沈梁玉说。

布克哈德压缩机(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李思敏也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在华工厂产能,优化在华业务布局, 推动更多高端产品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制造。

瑞士布克哈德压缩机股份公司为世界上最大的往复式压缩机制造商之一,2002年在上海成立的布克哈德压缩机(上海) 有限公司,是布克哈德压缩机集团位于亚太区的总部,是布克哈德压缩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整个集团公司将近有4成左右的销售是来自于中国。”李思敏表示,接下来,公司准备用2~3年的时间,实现超高压压缩机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制造。

他表示,超高压缩机的功率是27500千瓦,出口压力达到3500公斤,一台售价大概要两亿元左右,全球制造商只有1~2家。由于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发展非常快,在节能减排行业的投入也非常大,因此对超高压压缩机的需求也多。

今年5、6月份,布克哈德会拿到一个超高压缩机的中国新订单,就将尝试在中国进行研发生产。

基于中国市场、技术人才以及丰富的产业链布局,李思敏表示,布克哈德会在中国加大投入,服务中国市场,同时依托中国市场,扩大出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