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资金市场经历了从宽松到紧张的变化,长债利率也呈现出震荡回调的态势。央行本周对利率风险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在周五宣布暂停买入国债。综合来看,央行希望维持一个相对较低且稳定的利率环境,以实现稳利率和宽货币的目标。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会因央行的干预而调整,但从长期来看,债市的基本面和政策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预计利率仍会逐渐回归下行趋势。
本周的资金情绪先松后紧,周一资金转松,长债利率随之先上后下。周中,市场担忧央行将加强对债市的干预,预期监管严格化,导致市场情绪一度紧张,长债利率也随之波动回调。周四公布的公开市场操作(OMO)继续小幅净回笼,12月通胀数据符合预期,进一步推动了债市的全面回调。周五,央行发布公告暂停国债买入操作,长债利率直线上行,随后快速回落,并在尾盘转为下行。
1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暂停国债买入,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12月长债利率快速下行至1.6%,央行此举旨在避免债市利率进一步走低。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并未提及卖出国债,这可能意味着维持流动性充裕仍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
近期,央行关注利率快速下行并进行干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防止机构过度集中于中长久期品种,累积利率风险;二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央行希望通过调控收益率曲线来避免中美利差倒挂和资本外流加剧。然而,央行关注债市利率稳定并不等同于要推升利率,而是希望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避免其过快下行。
央行提到“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这主要是由于去年12月国债净融资规模较低,而1月公布的政府债发行计划相对平稳。年初保险等机构的配债需求季节性抬升,也加剧了这一现象。展望未来,考虑到全年赤字规模和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将在3月两会公布,届时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或将更多发力,以维持资金面的充裕和平稳。
央行停止买入国债释放了较强的严监管信号,短期内市场可能会面临调整。但根据近期的高频和总量数据以及央行的会议定调,债市的长期基本面和政策面并无明显变化,机构欠配压力可能延续至2025年。如果央行在本次公告后未进一步干预利率走势,长债利率和超长债利率在阶段性利空出尽后有望延续波动下行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风险因素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超出预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超出预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