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荷兰、德国和瑞典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个研究成果——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尽管报告指出认知能力差异较小,尚不足以证明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提升仍具有统计意义。
该研究使用了美国ABCD研究计划中来自9855名9至10岁儿童的屏幕使用数据。数据显示,孩子们平均每天观看电视或在线视频2.5小时,玩电子游戏1小时,且通过网络社交的时间约为半小时。
两年后,研究团队收集了超过5000名儿童的后续数据。结果显示,那些在初期玩游戏时间较长的孩子,其智商平均提高了2.5分。这个智商的提升来源于一系列测试,涉及阅读理解、视觉空间处理以及包含记忆、灵活思维和自我控制等能力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对象仅限美国儿童,且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游戏(如手游与主机游戏)。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为游戏与智力之间的潜在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也为“智力并非天生固定”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学家Torkel Klingberg在2022年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总体屏幕时间并不会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反而玩电子游戏可能有助于提高智力。”
研究人员强调,以往相关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统一、以及未充分考虑基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足正是导致关于屏幕时间影响的观点争议不断的原因之一。而本研究力图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总结来看,智力的形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屏幕时间对身体和行为的影响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更多后续研究来进一步揭示背后的机制。Klingberg补充道:“我们并未考察屏幕行为对体育活动、睡眠、心理健康或学业表现的影响,因此不能对这些领域做出结论。”
0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