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一公布的私人调查显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亚洲各地的工厂活动造成冲击,盖过了中国出人意料的乐观表现,这使得政策制定者持续面临为该地区脆弱经济复苏提供支撑的压力。对此,分析师表示,这一结果强化了人们的担忧,即亚洲制造商此前为了抢在美国更高关税生效前加快出货,如今随着未来几个月出口走弱,他们将难以维持利润增长。
调查显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8月的制造业活动均出现萎缩,突显出亚洲制造商在抵御美国关税政策打击方面面临的挑战。标普全球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8月录得49.7,高于7月的48.9,但已连续两个月低于50。日本PMI调查显示,来自海外的新订单以自2024年3月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日本企业正面临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等主要市场需求疲软的困境。与此同时,韩国的工厂活动同样收缩,标普全球韩国PMI在8月录得48.3,高于7月的48.0,但已连续第七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韩国都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虽然减轻了压力,但并未完全消除对其出口依赖型经济的冲击。日本与美国在7月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将日本商品的关税下调,其中包括将日本支柱产业——汽车的关税从27.5%降至15%,尽管协议条款的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韩国也在7月于美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关税从更高的25%降至15%,并已于8月生效。
不过,由标普全球编制的RatingDog中国综合制造业PMI从7月的49.5升至8月的50.5,高于市场预期,并突破荣枯线50这一水平。
此外,菲律宾和印尼的制造业活动在8月亦有所扩张。印度8月制造业活动扩张速度则创下17年来最快,强劲的需求推动了生产增长。但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如服装、宝石和珠宝)征收高达50%的进口关税预计将威胁到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长。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Toru Nishihama表示:“对亚洲经济体而言,这是一记双重打击。一方面要面对更高的美国关税,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未来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可能会加剧,尤其是像泰国和韩国这样依赖美国市场出口的国家,它们的脆弱性更大。”
凯投宏观市场经济学家Shivaan Tandon表示:“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关税将导致全球增长放缓,这将拖累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