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中国船舶租赁(03877)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深化“逆周期投资、顺周期运营”战略 持续优化船队结构

发布时间:2025-08-28 23:37:50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8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03877)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港元,较同期上涨2.7%,实现净利润11.51亿港元,较同期下降16.7%,这主要是由于税收政策原因,整体来看,公司经营持续稳定。同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公司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达到15.4%,平均资产回报率达到5.4%,较2024年末增长0.3个百分点;公司总资产为422.01亿港元,净资产为147.04亿港元,净资产较2024年末增长2.8%;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2%,较2024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每股盈利为0.179港元;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保持船队规模总体稳定,船队经营属性及高附加值特征进一步增强

2025年上半年,面对新造船价在高位依旧缓慢上行,骨干船厂在手订单覆盖年限不断延长,船舶租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公司审慎考虑项目风险,有效利用自身优势与银行系租赁公司开展错位竞争,维持经营性资产规模总体稳定,推动船队结构向绿色、优质、高附加值发展。

上半年,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船租赁完成新签集团内新造船订单6艘,合同金额3.08亿美元,中高端船型占比100%,包括4艘MR油轮和2艘甲醇双燃料MR油轮。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船队规模143艘,其中运营船舶121艘,在建船舶22艘。运营船舶平均船龄约4.13年。1年期以上租约(即不包括即期运营项目和1年内到期租约项目)平均租约剩余年限为7.64年。按合同金额计,公司在运营船队组合中,海上清洁能源装备、集装箱船、液货船、散货船、特种船分别约占14.7%、17.4%、23.1%、23.1%、21.7%。通过主动和被动调整船舶船队规模后,存量船队更趋向高价值、年轻化,船队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保持良好的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结构

2025年至今美联储未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的历史较高位。公司实施跨币种融资策略,采取以人民币和港币低息借款置换部分美元高息借款等措施,截至6月底,公司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3.1%,较年初压降了40个基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2%,较去年底下降2.3个百分点。有息负债规模约255.5亿港币,较2024年底下降7.4%,其中包括约16.0亿美元负债、90.6亿人民币负债、20.2亿港币负债、1.4亿欧元负债。在手美元利率掉期合约名义本金4.3亿美元,平均掉期利率1.58%。

公司积极与外部金融机构对接和沟通,充足授信规模,拓宽多样化融资途径,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积极推进与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船财务)人民币100亿授信框架协议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授信储备额度,保证具有充足的资金满足偿付债务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持续压控融资成本,经过与金融机构持续开展谈判,多笔存量贷款利率实现下调。

以精益管理为导向,扎实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管理战略和目标、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基础要素、总体风险管理环境等四个维度,对公司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对一二三类风险重新梳理、细化、拓展,并就薄弱环节制定优化方案。开展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的后续开发和应用,研究扩展适用范围,支撑多元租赁项目稳健运行。深入推进合规管控,将并表管理合资公司的所有合同文件及非并表管理合资公司涉及重大保留事项的合同文件纳入法审范围。

深入践行ESG理念。公司成功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本年鉴有超过1,600家中国企业被纳入评选范围,最终仅164家企业脱颖而出,代表公司在ESG领域受到的权威肯定。公司连续第三年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充分证明本公司ESG治理取得实效并得到了公众认可。

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洪涛先生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各方面工作,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下半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审时度势,继续拓展船舶租赁业务。结合国际航运造船市场大环境演变趋势和公司发展战略,跟进船厂船位和客户融资等情况,继续努力争取新船订单,扩充公司高质量船舶资产组合。2. 抓实资产风险处置工作。把风险防控摆在首位,加强船舶资产监控,严控增量风险,持续跟进和研究美国各种政策导致的风险和困难,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方案。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压实各方管理责任,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3. 加强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完成设立30亿美元的中期票据框架计划,推进落实与中船财务人民币100亿元授信协议,保障项目资金投放需要。持续实施跨币种融资,通过置换高息存量银行贷款、精细资金计划、盘活闲置资金等措施,继续压降综合融资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