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8月27日晚间披露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6.69亿元和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03%和27.08%;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8.32亿元,同比大增214.97%;期末货币资金10.03亿元,资产负债率21.81%,财务安全边际显著提高。
在创新研发方面,以岭药业依然维持了较高的投入水平。根据中报,报告期内以岭药业研发支出依然达到3.99亿元,占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开源节流促使盈利回升
近年来,以岭药业通过持续推进阿米巴经营,建立全链条的成本控制体系提升收入质量,实现整体提质增效,成为其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的核心动力。
根据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成本为16.37亿元,同比下降23.76%,其中,销售费用为9.13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5%。受此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59.52%,较前两年实现显著回升。
光大证券认为,该公司盈利能力的逐步改善主要受到产品收入结构调整和期间费用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叠加核心品类的渠道库存和发货节奏逐步恢复推动收入回稳,预计以岭药业全年业绩有望逐季向好。
以岭药业也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核心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核心产品,通过优化营销体系模式、提高流程管控能力、对生产线技术改革升级、加大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建设、提高高毛利业务占比等多重降本增效方式来保持产品毛利率水平的稳定。
持续加大创新成果斐然
依托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治疗研究的独特优势,以岭药业建立了“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创新中药研发模式,成为其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公司也因此维持着研发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
今年上半年,以岭药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到9.87%,在中药上市公司中也位列前茅。
在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下,该公司在研药物临床推进迅速,在过去五年内,以岭药业共研发上市了5款创新中药,获批数量居业内前列。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依然先后在中药和化药研发方面实现重要进展,其中核心产品之一的芪防鼻通片成为澳门首款获批上市的中成药创新药(OTC),用于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公司首款经典名方品种“半夏白术天麻颗粒”以及“小儿连花清感颗粒”新药先后结束临床,并且注册上市申请获正式受理;化药板块重要项目G201-Na胶囊正式获批进入II期临床试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药物中,创新中药有5款已进入II期临床,分别包含四款1.1类新药及一款2.2类改良新药,覆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在研化生新药中,除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申报NDA,还有三款药物也已处于临床II/III期。按照公司每年至少推动一款药物上市的节奏,现有研究管线的药物有望在未来5-10年内为公司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及将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且中药也被纳入该政策覆盖范围。考虑到目前以岭药业处于临床阶段在研管线众多,该政策的落地或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创新中药的研究进程以及新药上市节奏。
梯次产品矩阵构筑长期增长基石
作为我国创新中药领域代表性企业,以岭药业目前拥有17个创新专利中药,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等8大疾病领域。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产品在所属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该公司心脑血管领域核心产品,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三大创新专利中药在报告期内先后获得多项治疗指南集中推荐,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合并心衰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再度获得学术认可,有望对其进一步打开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米内网数据,截至2024年底,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三款药物在国内公立医疗端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6.97%、6.18%和4.98%。
八子补肾胶囊是以岭药业的应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研发的OTC甲类药品,也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明星产品,其在多个系统的抗衰老方面表现出了确切的改善作用。
报告期内,以岭药业在零售和电商多渠道加大力度推广八子产品的销售,并实现销售同比快速增长。该公司此前表示,目前仍在积极探索该产品的有效商业模式,一旦销售模式成熟,该产品后续增长曲线将非常值得期待。
大健康板块也是以岭药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在售产品以蓝帽子保健食品、功能性植物饮料系列产品和日化产品等为主推品种,其中部分产品已在近年实现营收重大突破。公司表示,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业务,提升相关板块综合竞争力,未来随着新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有望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全新动能。
湘财证券表示,以中药产业为核心,化生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以岭药业产品领域得以持续拓展,有助于公司持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