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确定的“稳”应对不确定的“变”,用灵活的“攻”“调”“控”夯实长久的“稳”。这一发展轨迹正在李宁(02331)身上良好验证。
8月21日,李宁正式发布2025年中报,“稳健”特质再次显露无疑。一方面,公司发展稳健,上半年实现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毛利74.1亿元,同比增长2.5%,毛利率高达50%,净利润 17.4 亿元;与此同时,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118亿元,较2024年底净增加43亿元。另一方面,公司在产品创新上积极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增长8.7%,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当然,李宁的“稳健”离不开公司的“攻”“调”“控”动作。
今年3月份,李宁管理层就提到“公司核心策略是稳健,但稳健经营不是保守经营,是该攻的攻、该控的控、该调的调”。在8月22日的业绩会上,李宁联席CEO钱炜再度对这一策略做出解析。
他表示,从品类层面、经营层面、运营层面,每个地方都有相应的积极的地方、调整的地方和管控的方面。从集团角度来看,面对具有挑战的外部环境,加大营销投入,不只是对顶级赛事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对对各项运动品类的投入以及对签约运动员的投入,都是公司“攻”的表现。而在运营方面,该管控的地方进行严格系统性的调整和控制,推动李宁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行业环境来看,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黄金赛道”,但也是竞争极其激烈的“红海战场”。据艾媒咨询预计,至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至5989亿元,2021-2025年预期年化增速为11.62%。行业发展规模巨大,但竞争也在显著加剧,呈现出多品牌混战的“金字塔”格局,技术创新、渠道整合、细分深耕等方向正成为行业新突破点。
此背景下,李宁的“稳健”无疑能够帮助公司在充满挑战的市场夯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健康增长,而“不保守”则能确保公司能够在核心领域不断突破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抓住增长机遇。两者结合起来,显而易见是一种动态平衡的长期主义。
坚定“单品牌”战略,夯实基本盘
通览公司半年报,李宁的“稳”不仅在于公司坚定保持单品牌战略定力,更在于这一战略带来的反哺效应。
即在创始人李宁本人的运动员背景带来独特的运动员基因之下,坚定单品牌策略,突出“专业性” 特质,而后以“多品类” “多渠道”,打造公司“既专又精”的品牌护城河,不同于通过大量收购(多品牌矩阵)来扩张,而是将所有资源聚焦于“李宁”这一品牌,不仅能充分发挥李宁公司自身优势,也避免了资源分散和管理失控的风险,是一种更稳健务实的选择,而该战略选择带来的稳健性也将良好的体现在公司财务数据上。
上半年,李宁一方面加大顶级专业运动资源的战略性投入,强化品牌专业运动形象。比如,公司凭借在专业运动领域长期的品牌势能与技术积淀,再度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进一步强化品牌作为中国体育坚定支持者的专业形象。另一方面,加码运动资源布局,深筑专业运动品牌心智。目前为止,李宁在多运动品类构建了行业领先的运动资源体系,全方位覆盖签约运动员、赛事、青少年人才培养等。
得益于上述战略布局,报告期内,李宁跑步、篮球、综训、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品类均得到了市场证明和认可。数字是最好的试金石,上半年,李宁跑步、篮球、综训三大运动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67%,专业运动品类占绝对主导地位,专业产品收入占比超60%,驱动业务增长。
在这其中,跑步品类继续突破,引领增长。零售流水增长15%,在李宁零售流水占比达到34%。李宁全渠道专业跑鞋半年总销量突破1400万双,其中以“超轻”、“赤兔”、“飞电”三大系列为核心的跑鞋矩阵展现出强劲的产品竞争力,三大IP跑鞋累计销量突破526万双,取得持续增长;“赤兔8 PRO”成为天猫等平台的竞训跑鞋榜单冠军,全渠道销售230万双。
综训、羽毛球等品类亦表现突出。综训通过科技赋能,驱动零售流水增长15%,如第二季度推出瞬吸速干衣、镜面防晒服,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羽毛球品类产品竞争力则持续提升,球拍和拍线销量保持高增长,专业级高端球拍销量保持行业领先,月销量达到10万支,在羽毛球市场的占有率位于行业前列。
在22日上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表示:“我们相信,消费者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不会减弱,核心要提升品牌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运动体验”。
与此同时,上述品类的稳健增长亦实实在在反映在公司健康的库存水平上——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品运营效率保持稳定,新品当季售罄率在70%-80%中段。全渠道库销比保持4个月,公司库存周转天数61天,同比减少1天,库龄结构健康,保持行业领先的健康水平。
由上,可以看到,在“巨头环伺”的竞争环境中,李宁的“稳健”策略也显得尤为可贵,毕竟做企业就像是跑马拉松,需要持续性和耐力,市场上比拼的是"谁将笑到最后",而并非是百米冲刺,而李宁的稳健发展策略无疑也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基本盘,助力整体业绩稳步向上。
深化产品创新 优化渠道结构,筑实发展壁垒
如果说“稳健”是李宁发展的“方向盘”,那么“不保守”则是公司的“发动机”,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助力公司行稳致远。透过半年报来看,李宁的“不保守”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及加大运动资源布局,提升公司品牌力和产品力。
在技术创新上,李宁持续加码科技研发费用,且高度聚焦于核心技术的攻关。据相关财报数据披露,近10年单品牌累计研发投入超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李宁研发投入增速也高于营收增速。
另外,公司还积极打造平台化科技,实现高效转化。譬如,2024年,公司推出“超䨻”科技,为2025年产品力提升奠定重要基础。跑步品类中,"越影5PRO"作为首款搭载超䨻科技的慢跑鞋款,中底缓弹比降至10.8%,进一步完善李宁专业跑鞋矩阵的技术布局;篮球品类中,“韦德 808 5 ULTRA”通过内嵌“超䨻”中底加持,极大强化产品竞争力。不仅如此,一旦该技术平台成熟,其将强力占领消费者心智,形成“认科技买产品”的消费习惯。
而在运动资源布局上,李宁还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前瞻性为公司长期发展蓄力。如在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2026年冬季奥运会等十余项国际性赛事中,李宁品牌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专业运动装备支持。众所周知,运动资源作为一项稀缺性资源,只有专业能力经得起考验,才能获得赛事赞助、运动员合作机会。一旦占位,则很容易形成长期壁垒,这也是运动品牌在消费者中塑造“专业心智”的最佳杠杆。
持续加码科技研发费用、打造平台化科技以及加大运动资源布局,对于李宁来说,这是典型的“不保守”策略——为了长期竞争力敢于进行战略性投入。这些投入成本高、周期长,不过一旦成功就能建立起极高的发展壁垒,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品牌力。
二是,不断优化渠道结构,推动创新店型规划与布局。
报告期内,在稳固高层级渠道质量的同时,积极在新兴市场开新店,深入核心商业体,逐步扩大在新兴市场的占有率。另外,公司还通过深化与顶级商业体及头部奥莱项目的战略协同,推动创新店型规划与布局。
截至2025年6月底,李宁门店(包含李宁及李宁YOUNG)数量为7534家,较2024年底净减51家。高层级市场流水贡献接近60%,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与此同时,公司已完成超级奥莱和奥莱大店建设的第一阶段,国内TOP20项目年内将全部扩面完毕。
不追求门店数量的盲目扩张,有节奏地推动创新店型规划与布局。李宁的渠道升级是“进取”的,但目标又是“精准”和“高效”的,无疑体现了公司“不保守”与“稳健”的结合。
正是在上述精准和高效的“进取”动作中,李宁无疑也构筑了属于坚实的发展壁垒——即通过投入“超䨻”等核心技术研发 ,建立深厚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形成“人无我有”的护城河;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渠道结构,不盲目扩张,积极拥抱新零售等布局为公司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总的来看,不难看出,李宁的“稳健不保守”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进攻。它不是在“冒险”和“保守”之间二选一,而是找到了一条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最有效、最精准进攻的道路。
这无疑是李宁长期主义最深刻地体现——公司追求的不是在下一个报表上打败对手,而是在下一个十年里,依然能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品牌之一,健康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