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局与经济格局重塑的交汇点,中国企业正步入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底色的“新出海”时代。在这一时代浪潮下,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已远非简单的合规负担,而是驱动企业构建长期韧性、赢得国际信任的核心动能。
但伴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显著加快的同时,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规要求的提升,正在成为中资企业必须跨越的重要门槛。ESG合规更是从“差异化竞争优势”转变为“市场准入的基础门槛”,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资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商业风险的本质往往根植于环境风险”,国际专业服务机构HLB (The Global Advisory and Accounting Network)全球专业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贝蒂娜·卡塞格兰(Bettina Cassegrain)在7月31日由上海思倍捷会计师事务所主办的HLB2025亚太年会上直言。她强调,对出海企业而言,ESG绝非被动的合规答卷,而是关乎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投资,决定了企业在复杂变局中能否保持竞争力。
ESG合规,从“加分项”到“入场券”
2024年,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显著提速。《2025中国中小企业出海蓝皮书》数据显示:大型企业30%已完成出海布局,20%正在筹备;中型企业近40%已实施,另有近40%计划中;小型企业中18%已启动,29%在规划;微型企业亦有14%已出海,14%有明确意向。出海热潮涌动。
企业批量出海,带动税务、审计、法律乃至政策制度、文化适应等专业咨询需求激增。HLB首席增长官刘珂向记者透露:“与2023年相比,去年HLB中资企业出海相关咨询量激增20倍,创历史峰值。”
刘珂观察到客户咨询的显著变化:“过去开场白常是‘如何优化税务负担’等专业财税问题,关于当地政策,法律,风险控制的咨询明显增多。”
这一转变源于全球ESG监管环境的急剧收紧。2025年起,欧盟、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大幅提升ESG监管要求,将其纳入法规体系并作为市场准入关键条件。例如,欧盟《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强制在欧运营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披露详细ESG信息。
同时,跨国巨头纷纷将环境管理、碳减排等ESG标准嵌入供应商管理体系,要求供应商在环保、劳工权益等方面达标。国际投资者日益青睐ESG表现优异的企业,主流评级机构也将ESG纳入信用评级。正如刘珂所言:“ESG合规已从‘差异化优势’演变为‘准入基本门槛’。”
从“合规”到“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理解当下ESG合规的关键在于其覆盖范围的显著扩展。HLB全球专业标准与可持续发展总监贝蒂娜·卡塞格兰强调,ESG合规刚性增强,不仅约束企业自身运营,更深度延伸至供应链管理。以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为代表的新规,要求企业对供应链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承担直接责任。
对许多高管(尤其是CEO、CFO)而言,关注点常聚焦于现金流、盈利率等核心财务指标,视合规为上市公司“规定动作”。然而,“仅满足最低合规要求,恐难支撑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刘珂说。
刘珂进一步指出,ESG的核心价值远超合规达标或量化考核。“其最大价值或许在于对‘人’——企业核心人才——的切实关怀。”例如,企业内部过度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员工福祉和留存,这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
企业能否为全球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尊重多元文化、保障基本权利、建立公平透明的沟通机制?这些难以完全量化的“软性”指标,恰恰是ESG中“社会”(S)维度的精髓。业内共识在于,它们深刻塑造着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人才吸引力与组织凝聚力,是长期竞争力的基石。
“即使没有强制ESG报告要求,或对ESG概念持保留意见,企业也完全可以从纯粹风险管理视角审视相关议题。”贝蒂娜·卡塞格兰认为,企业今天必须识别和管理哪些关键风险,才能确保未来市场的持续生存与发展。她列举称,区域水资源短缺、频发且不可预测的气候事件、关键基础设施(如电网)的稳定性隐患等都是潜在风险。
从找“翻译”到找ESG“战略合伙人”
全球化加速与ESG理念(环境、社会和治理)日益深入人心,正为中小企业出海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过去是‘找翻译’,现在是要‘找合伙人’。”刘珂观察到,许多企业已认识到,出海过程中,简单地寻找翻译或低价服务机构已无法满足专业服务的价值需求。他们迫切需要经验丰富、可以前瞻性把控风险及提供战略性咨询意见的合作伙伴,以应对复杂的海外环境。
若要上述愿景真正落地,企业必须首先回到一条最朴素的商业常识:ESG叙事的底层支撑是扎实可信的数据基础。但遗憾的是,许多中小企业仍在数据收集与管理上面临严峻挑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成为当务之急。贝蒂娜·卡塞格兰指出,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行业巨头,多数组织尚未对其信息系统与数据流程进行充分调整,以生成适用于ESG报告及鉴证的数据格式。
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贝蒂娜·卡塞格兰补充道,当我们明确了所需的流程框架,下一步是探讨如何有效应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实践证明,更高的自动化程度能显著减少人为干扰,使数据收集更可靠、迅速且实时。
对于优秀的中介机构而言,帮助客户完成合规的ESG数据披露仅仅是起点。“全球化加速下,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支持,更需要文化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刘珂强调,这意味着专业服务供应商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必须深度融入文化沟通与协调能力。
那么,如何系统地将ESG实践、文化与商业价值整合呈现呢?“综合报告”正是关键所在。正如贝蒂娜·卡塞格兰所说:“真正推动变革的关键就在于此。” 综合报告有机地融合了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其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平台。尽管传统财务报表仍然是主流,但如今许多商业风险都与环境因素紧密相连。通过综合报告,中小企业能够将财务表现与ESG指标紧密结合,更清晰地向投资者、客户及合作伙伴展示其长期价值与发展潜力。这不仅能提升透明度,更能增强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