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港股概念追踪 | 国家医保局支持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 商业化应用落地有望加速(附概念股)

发布时间:2025-08-01 07:38:18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央视新闻报道,为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新增了100多项与医疗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其中,报道特别强调了对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的支持情况:神经系统类立项指南统一设立“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脑机接口技术成熟获批进入临床后,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

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

3月以来,湖北、浙江、江苏三省已纷纷公示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拟定江苏省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为966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为6600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为3200元/次。浙江省医保局出台《关于公布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80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50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湖北省医保局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

去年底,国家医保局在《康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明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并设定2025年短期目标:AI辅助康复收费全国落地。这一导向为聚焦康复场景的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更清晰的落地路径。

统计显示,当前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大部分企业的研究方向是帮助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布局的也多为非侵入式技术,因为这类产品的风险等级较低,且与AI辅助诊断产品类似,以“辅助治疗”为核心适应证。

脑机接口项目的标准化定价,让企业明确了怎么收费,有了可以依据的发展标准。分析人士认为,医疗机构有了收费目录,手术诊疗安排就有了依据,这对新技术落地将产生推动作用。被纳入医保价格目录,反映出脑机接口技术或许已接近临床可用的“临界点”。

开源证券表示,填补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的价格空白,有望加快落地脑机接口落地运用。脑机接口下游应用市场潜力大,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

上海证券指出,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中国市场迎来高速增长,存在较大上升空间。脑机接口行业适合中长期布局,需重点关注其技术稳定性与量产能力,监控其研发及产品推新,销售渠道拓展情况。

相关概念股:

微创脑科学(02172):公开资料显示,微创脑科学产品全面涵盖了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照2023年销售收入计算,微创脑科学是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提升至第四位,近年来维持国产份额第一地位。

心玮医疗-B(06609):2023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动物试验。该介入式脑机接口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段峰科研团队牵头与心玮医疗联合研发。该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股东应占净利润不少于4000万元人民币,同比转亏为盈。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近日,南京熊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承担的《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是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的课题。目前,公司按照计划节点有序实施,正在开发脑机接口智能交互显示终端及优化迭代交互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