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科技与本土化成利器,中国物流企业“卷”向海外

发布时间:2025-07-30 18:38:48

爆款放在低位,慢销品放高位,仓库配备旋转分拣设备以解决高峰期货物下架速度问题……各种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在马来西亚菜鸟自营仓,可以看到各种配置与国内仓库类似,但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当地。

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马来西亚自营仓内设有祈祷室,穆斯林员工每天可祈祷。周五礼拜时公司也会给员工半小时假期,让他们去清真寺礼拜,部分员工的服饰也有宗教特色。

与国内几乎一致的工作设施与本土化的工作人员结合,成为了中国物流企业出海的标志性场景。通过本土化举措迅速融入当地,以及科技加持,中国物流企业正“卷”向海外,迅速扩大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

看向东南亚市场的还有中国的跨境电商们,不少中国出海企业目前在排队入仓,需求非常旺盛。今年年初仅有一半面积投入使用的海外仓,如今已经全部爆满。

物流出海挑战在哪?

吉隆坡的菜鸟自营仓分为发货区和收货区,是菜鸟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仓库。

除了本土化元素,仓库的科技含量较高。智能仓储、智能流水线、智能波次作业等应用提高了仓库的效率。智能仓储是指商品入库后,通过系统定位,实现快速入库和出库,提升整体存储利用率,增加SKU数量。智能波次可以保证时效,在客户下单后,通过智能波次合并订单,采用先进先出的逻辑,提高发货效率。菜鸟全球供应链-新加坡&马来西亚国家经理Bruce介绍,过去马来西亚的仓库出库需要2至3天,现在当天订单可当天完成出库,至少快一天。

目前处于平峰期,仓库日均发货十多万单以上。而在大促期间,仓库的收货量是日常的 7 倍,菜鸟会启用备用区域。除了仓库扩容,大促期间也会增加员工,高峰期会增至平时单量的2-3倍,大部分为本地员工,管理层也以本地化为主。

Bruce今年1月起负责菜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供应链业务。在他看来,物流企业出海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完成本土化以提高效率是其中之一。“刚到马来西亚时,客户迫切需要入仓,但我们面临当地法规、用工监管及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为了克服职场的文化差异,菜鸟借鉴了国内经验,优化岗位分工,让员工专注单一任务,同时建立标准化流程,减少压力。

海外的配送模式也与国内不同。在马来西亚,菜鸟采取“仓为轴心 末端合作”的模式,不直接负责末端配送,而是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Bruce解释称,马来西亚本地物流文化偏向采用自提点,非全部送货上门,且涉及合规限制。

选址则是另一个考验。Bruce表示,“马来西亚仓库资源分布不均,仓库有不同等级(甲乙丙丁),要根据品类和业务特性选择合适的仓型和位置。另外,很多仓库是集中连片开发,如何在其中选到最优位置也是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菜鸟从国内搬来了专门的选仓团队,团队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经验,在马来西亚开展选址也有两三年,目前人数逐年增加。

克服了种种挑战后,马来西亚自营仓的业务量从今年1月至今已增长数倍。

从时间节点看,上述负责人表示菜鸟在近两年来加快推进了马来西亚仓的建设。

中国物流企业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投入力度。例如极兔持续加大在东南亚的基础设施投入。截至今年6月底,极兔在东南亚的网点数量较去年底增加700个至10500个,干线车辆数量增加800辆至5400辆。

圆通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续加强国际业务基础建设,通过自有全货机机队与包机资源协同布局,强化覆盖亚洲全域、东欧核心区域的航线布局,已累计开通 150 多条货运航线。

深圳市智慧生活产业联合会智慧物流专业委员会会长 高长春对第一财经表示,受数字化贸易和物流技术进步、 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中国物流企业的出海速度明显加快。

需求爆仓了

作为物流企业的员工,Bruce感受到了中国电商的出海热情。

菜鸟的马来西亚自营仓就有专门的仓储区域服务国内的知名潮玩品牌,发货辐射马来西亚的所有门店。

Bruce表示,不少中国出海企业目前在排队入仓,需求非常旺盛。马来西亚自营仓在今年年初仅有一半面积投入使用,现在已经全部爆满,仓储面积上今年计划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扩增。

在他看来,同样出海的中国物流公司,在承接国内电商卖家时有自己的优势。“有个零食连锁品牌在2023年初首次出海,他们当时只有一名员工来马来西亚考察,对清关、仓储、配送这方面的内容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该选择自营还是加盟。我们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给出了解决方案,包括如何清关、海运运输、本地仓储和配送到门店等。”企业出海时的本土化是个难题,例如马来西亚对于食品清关要求复杂,特别是猪肉类产品,需要与当地监管机构沟通。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马来西亚是个出海的不错选择。Bruce表示,相较于新加坡等市场,马来西亚成本更低,适合中小品牌试水,试错成本低(租金、人工、运营成本更低)。从营商环境看,马来西亚约25%人口为华人,集中在城市,这为中国品牌提供了较高的文化契合度和消费基础。同时马来西亚电商市场处在早期阶段,需求远大于供给。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拥有仓库就意味着不愁业务。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据墨腾创投发布的数据,2024年东南亚平台电商总GMV达到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为泰国和马来西亚,增速分别为21.7%和19.5%。

在电商迅速增长的东南亚市场,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分到的蛋糕正在变大。根据墨腾创投,2024年Shopee、TikTok Shop和Lazada成为东南亚最头部的三家平台,占据了整个区域平台GMV的84%。TikTok Shop在印尼推进对收购的Tokopedia的后台与运营整合,在泰国和越南市场今年的发展尤为迅速。Lazada策略正转向着重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和阿里巴巴生态内已有品牌的协同。在业务规模稳定的基础上推动AI的大规模应用。墨腾创投预计,尽管面临更多监管,中国产品跨境电商进入东南亚仍将持续增长。

这也让东南亚的电商物流的包裹量正在加速集中化。2024年,极兔、Shopee旗下的SPX Express以及Lazada物流就占据了全区域60%的包裹份额。

极兔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在东南亚市场实现包裹量约16.9亿件,同比增长65.9%,日均包裹量1850万件。

目前看,东南亚的物流市场与国内相比仍有差异。Bruce认为差异体现在行业成熟度与基础设施。目前属于打基础、扩网络的阶段,重点是提升仓储能力和数字化水平,避免走国内早期大促“爆仓”的老路。

高长春认为,中国物流企业出海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中国物流企业出海的优势其一在于 大规模运营经验。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和电商的庞大体量,企业擅长处理高货量物流。其二在于技术优势,AI 驱动的供应链管理和自动化技术提升了效率,可在海外市场复制应用。 挑战之一是监管差异。各国法规不同,合规性要求复杂,可能增加运营成本。挑战之二是文化和语言障碍。挑战之三是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出海将面对本地企业及国际巨头的竞争,需通过创新或成本优势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