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施压哈佛大学一事,或许为香港的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送上了一记“间接助攻”。
据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今天向媒体证实,截至6月26日,香港八大公立高校共收到约850宗与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变”相关的转校查询,并已向其中36人发出录取通知书。
香港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为16份;其次是香港科技大学15份;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分别发出3份和2份。
据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早前透露,在美国局势不确定性下,港大收到约300名美国学生查询,以及过百份转校申请,包括哈佛大学学生。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初签署公告,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限制哈佛大学国际学生签证,暂停在哈佛大学学习或参加交流项目的外国公民入境。哈佛大学提起诉讼后,这一公告被法官颁令暂停实施。
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国际人才及教育形势变化,在“哈佛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哈佛大学香港校友会,提出为受影响的香港学生提供支援,并呼吁全港所有大学积极行动。
香港公立大学积极响应。其中,率先表态的香港科技大学表示,欢迎在哈佛就读及获哈佛录取的国际学生转学来港,校方将优先处理有意转学学生的入学申请、学分转移、签证协助与住宿安排等。香港城市大学更宣布,会提供包括特别奖学金在内的多方面支援,并邀请博士生的原指导教授担任共同指导。
作为亚洲唯一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的城市,香港致力于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其英文授课环境与相对开放的学术环境,备受国际学生欢迎。加上日益突出的“超级联系人”功能,为香港发展国际专上教育提供了独特优势。
蔡若莲强调,香港的大学拥有雄厚实力,有条件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和学生,她期望各院校发挥好优势,联手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近年来,香港高校的非本地生申请热度持续升温。自2024/2025学年开始,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将非本地生招生比例从20%提高到40%,但仍无法匹配以更快速度增长的申请人数。多所大学近日均指出,新学年申请入学的非本地学生人数创历年新高。
蔡若莲亦提到,今年香港高校非本地生报名较以往踊跃,当中来自内地、中国台湾及澳门特区的学生本身人数较多,因此申请人数升幅相对不显著,但来自海外其他地方的非本地生,申请数字倍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5月底曾表示,如有必要,将考虑进一步提高招收非本地生的限额。他还向在美国遭受歧视及不公平待遇的留学生喊话:香港打开大门,欢迎来港就读。
为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地,特区政府近年来积极施策,包括提升政府资助的非本地生限额,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名额等。其中,正在加快建设的“北都大学教育城”,规划用地达90公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