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7月1日在京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会议强调,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之所以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因为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很多方面,包括地方保护主义、不公平竞争、为争抢项目过度承诺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等问题,很多是不正确的政绩观使然。虽然唯GDP发展观、政绩观早已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但仍然在一些地方大有市场。
这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的“五统一”,就是要在“统一”的原则下破除“障碍”。在不正确政绩观指导下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障碍”,与“统一”格格不入。
比如,在政策制定方面,有的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设置各种隐性壁垒,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为了招商引资,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等方面直接或者隐性地突破政策法规,开展“政策竞赛”,破坏市场基础制度的统一性。
这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在列举需要聚焦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就强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列举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越是重点难点,就越是需要根除。
当前,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要克服地方观念,服从和服务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别是需要地方在政府行为和政策制定上必须符合“统一”的原则要求,不能自行其是。如果搞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不但不是政绩,反而是“劣绩”。
二是要对阻碍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地方粮票”抓紧清理,让“全国粮票”畅通无阻。
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要看到,对过去不符合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地方规定进行清理,也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正确政绩观包括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消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地方壁垒,并从中获得地方发展的长久机遇。
“引导”和“考核”相辅相成。在新华社对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的报道中,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兜底性”的一句话,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重要的一点是,考核体系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营商环境、民生改善、财政健康状况等方面。
这也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密切相连。以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绩效观构建、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和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成果作为地方干部绩效的重要考核内容应该成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考核的权威性体现在处分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违背新发展理念、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较大损失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总之,纵深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其中,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重要一环,“引导”是路径,处分是处罚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