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上涨21%,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19%,港股作为亚洲核心枢纽,重新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布局中国资产。受二级市场的影响,港股股权融资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募资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18%。政策方面,港交所于5月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构建全球最完整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支持体系。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包含IPO与再融资)金额为2,5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金额598亿港元大幅上升318%。新股IPO市场,2025年上半年共有43家企业在主板成功IPO上市(未包含GEM转主板上市企业),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3%;IPO募集金额为1,0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亿大幅上升688%,其中最大IPO项目为宁德时代(3750.HK)H股上市募资金额为410亿港元。再融资市场,募集金额合计1,4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10%,最大两个再融资项目分别为比亚迪股份(1211.HK)435亿港元和小米集团(1810.HK)426亿港元。
从IPO承销保荐维度来看,中金公司以180.21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IPO保荐规模榜榜首,承销数量13起;华泰金控以108.35亿港元位居第二,承销数量9起;美林以92.61亿港元紧随其后位列第三,承销数量2起。从再融资承销维度来看,高盛以262.44亿港元的再融资承销规模位列第一,承销数量3起;中金公司以180.93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二,承销数量6起;摩根大通以146.92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三,承销数量2起。
港股股权融资市场概览
1.1 股权融资规模趋势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金额598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318.61%。其中,IPO融资规模为1,0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88.56%;配售融资规模增长较为显著,共募集1,38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42.69%;供股融资规模为4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1.81%;代价发行融资规模为1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2.48%。
1.2 融资方式分布
从具体融资方式来看,2025年上半年IPO募资金额为1,067.13亿港元,占总募集资金的42.62%;配售募集金额为1,385.95亿港元,是份额最大的融资方式,占比达55.35%;供股募集金额为40.97亿港元,占比达1.64%;代价发行募资金额为9.97亿港元,占比达0.40%。
1.3 融资主体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融资金额来看,硬件设备、汽车与零配件和电气设备为募资前三的行业,募资金额分别为506、479和446亿港元。
从各行业融资事件数量来看,软件服务行业以发行22起位列第一,非银金融行业以发行21起位列第二名,医药生物行业以17起位列第三名。
首发篇
2.1 IPO发行数量趋势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发行数量为43家,较去年同期的30家增加43.33%。
2.2 IPO融资规模趋势
2025年上半年IPO募集金额共1,06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5亿港元大幅上升688.56%。
2.3 IPO上市板块分布
从IPO上市板块来看,2025年上半年共43家企业在香港主板成功发行上市(未包含GEM转主板企业),无创业板上市公司。
2.4 IPO上市主体行业分布
从各行业IPO募资金额来看,IPO募资规模最高的行业为电气设备,募资总计426亿港元;其次为医药生物行业,募资金额为156亿港元;食品饮料位居第三,募资金额为113亿港元。
从各行业IPO发行数量来看,医药生物行业有6家企业IPO,位列第一;其次为医疗设备与服务行业,以4家企业IPO位列第二。
2.5 IPO融资金额 Top10
2025年上半年,IPO募资金额最高的公司是宁德时代,募集金额为410.06亿港元;恒瑞医药和海天味业分别以113.74亿港元和101.29亿港元的募集金额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前十大IPO项目共募集872.82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总额的81.79%。
2.6 IPO融资金额区间统计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金额在10亿港元以下的数量最多,高达26家,占到IPO总数的60.47%;其次是募资金额在10-20亿港元的区间,家数为9家。
再融资篇
3.1 增发融资趋势
2025年上半年,再融资募集总额为1,4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63亿港元大幅上升210.45%。再融资项目数量为224起,较去年同期的205起增长9.27%。
3.2 再融资主体行业分布
各行业再融资金额来看,再融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硬件设备,金额达491亿港元,主要来自小米集团-W的配售,融资规模约为426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以475亿港元的募集金额排名第二,主要来自比亚迪股份的配售,融资规模为435亿港元;软件服务行业以98亿港元融资额位列第三。
从各行业再融资数量来看,非银金融行业的再融资项目数量为20起,位列第一;软件服务行业以19起位列第二;传媒行业以16起位列第三。
3.3 再融资项目融资Top10
再融资募集金额最高的企业是比亚迪股份,募资金额达435.09亿港元,占2025年上半年再融资总规模的30.28%;小米集团-W以426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位居第二;地平线机器人-W以47.19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位居第三。
机构篇
4.1 IPO保荐规模排行榜
中金公司以180.21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榜首,承销数量13起;华泰金控以108.35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二,承销数量9起;美林以92.61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三,承销数量2起。
4.2 IPO保荐数量排行榜
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角色参与了13家IPO,位居榜首;中信证券(香港)和华泰金控均以保荐了9家IPO,并列第二名;招银国际保荐了7家IPO,位居第三名。
4.3 IPO全球协调人排行榜
中金公司以全球协调人身份参与了20家IPO,位居全球协调人排行榜第一位;中信证券(香港)参与了15家IPO,位居第二位;招银国际以参与了12家IPO位列第三。
4.4 IPO账簿管理人排行榜
招银国际以账簿管理人身份参与了25家IPO,位列第一;建银国际、中银国际和中金公司参与了20家IPO,并列第二;中信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参与了17家IPO,并列第三。
4.5 IPO承销规模排行榜
从IPO承销金额来看,中金公司以192.37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稳居IPO承销榜榜首,承销家数为20家;华泰金控以112.09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居第二,承销家数为12家。美林以92.61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紧随其后位居第三。
4.6 IPO承销家数排行榜
从IPO承销家数来看,招银国际以担任22家IPO承销商位列榜首;中金公司以担任20家IPO承销商位列第二;中信证券(香港)以担任18家IPO承销商位列第三。
4.7 再融资承销规模排行榜
高盛以262.44亿港元的再融资承销规模位列第一,承销数量3起;中金公司以180.93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二,承销数量6起;摩根大通以146.92亿港元的承销规模位列第三,承销数量2起。
4.8 再融资承销数量排行榜
国泰君安(香港)以承销商身份参与了10起再融资事件,位列第一名;中信证券(香港)、中金公司和紫荆融资以参与了6起再融资事件,并列第二名;瑞银以参与了5起再融资事件,位列第三名。
发行中介篇
5.1 IPO核数师排名
安永参与了15家IPO,位列核数师排名中的首位;毕马威参与了11家IPO,位列第二;罗兵咸永道参与了7家IPO,位列第三。
5.2 IPO律师排名
IPO律师(含境内外业务)方面,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参与了18家IPO,位列第一;通商律师事务所参与了14家IPO,位列第二;君合律师事务所以参与了9家IPO,位列第三。
IPO 律师(境外业务)方面,高伟绅事务所以参与了8家 IPO,并列第一;达维和科律事务所以参与了6家 IPO,并列第二。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Wind万得”;智通财经编辑:徐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