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自免领域有望继续诞生多款FIC疗法 这些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

发布时间:2025-04-19 10:37:30

过去 30 年,靶向调节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成为治疗自免疾病“炙手可热”的方法。据医药魔方统计,2024 年全球药品销售额 TOP100 中,肿瘤与自免领域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中自免领域19款药物总收入高达998.85亿美元。Dupixent凭借141.79亿美元销售额首度超越Humira,完成自免领域药王的权杖交接。

近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上发布了一篇名为《Trends in the drug target landscape for autoimmune diseases》的文章,主要分析了2020-2024年间自免疾病药物靶点发展趋势,重点聚焦2024年处于II期、III期临床以及上市阶段的产品的TOP15靶点,并与2020年进行了比较,而下一个药王或许就将从这些靶点中诞生。

验证Nature靶点热度及管线布局情况

该论文对近 5 年在研的 92 个自免相关靶点或靶点组合进行统计,发现正在开发的自免药物数量从 2020 年的 131 种增加到 2024 年的 193 种,“暴增”47%。

在这些靶点中,IL-1 受体相关激酶 IRAK4 备受研发人员关注。因为它具有以单药抑制整个IL-1家族(IL-1, IL-18, IL-33和IL-36)和toll样受体的潜能。经NextPharma数据库检索,目前该靶点全球总共有62款药物处于活跃研发状态,开发状态火热。其中IRAK4抑制剂赛道中有21个玩家,IRAK4 Protac赛道有20个玩家,并且逐步出现布局多靶点的赛道玩家,如IRAK4/IRAK1双靶点抑制剂已有6个玩家。

此外,借助NextPharma赛道排名功能可以清晰看到赛道中各管线的研发阶段和排名身位,目前IRAK4抑制剂赛道由Gilead的edecesertib暂时领跑排名赛道第1,而中国仅朗来科技的MY004567追赶上了MNC步伐,排名第4。不过在中国研发赛道排名上朗来科技则是拔得头筹,领先其余企业。除此之外,国内其余企业所布局的管线还处于临床前早期阶段。

降低“首创靶点”研发风险

通过Nature的学术前瞻性 TOP20MNC布局赛道的相对确定性,制药企业可以针对那些“MNC已押注、国内未内卷”的领域进行立项布局,来降低“首创靶点”研发风险。

作者在论文中有提到IL靶向FIC药物开发机会包括IL-4、IL-33和IL-18等靶点。利用机会洞察模块,企业研发人员便可以对这些靶点竞争情况进行快速验证。例如IL-18这个靶点,TOP20MNC中已有4家企业针对IL-18单抗、重组IL-18、双抗等几个赛道开始布局,其中进展最快的是诺华的IL-18/IL1β双抗MAS825,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国内仅有1家企业布局此靶点,为徐州医科大学的IL-18溶瘤病毒疗法ZD55-IL-18,目前还处于临床前研发状态。IL-18靶点的FIC机会,中国已错失先发优势,但目前竞争强度较小,仍存在布局空间。

此外,IL-33靶点也存在同样的布局机会,目前TOP20MNC中Sanofi、Roche、AZ以及Pfizer等4家企业已有布局,但即使在最为火热的IL-33单抗赛道上,国内也仅有荃信生物与三生国健两家企业布局,且管线均处于申报临床阶段,其余企业仍有入局空间。

未来几年,自免领域有望继续诞生多款FIC疗法。在皮肤病学领域,安进的rocatinlimab(OX40单抗)和赛诺菲的amlitelimab(OX40L单抗)是靶向OX40/OX40L T细胞激活轴的新型药物,有望解决IL-4和IL-13产生的关键上游调节因子。COPD患者也有望受益于一类新型治疗药物:IL-33单抗itepekimab及tozorakimab均处于III期临床。

此外,靶向CD40/CD40L轴可能为系统性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Sjögren综合征的dazodalibep(CD40L拮抗剂)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dapirolizumab (CD40L单抗)。

本文转自“医药魔方”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宋芝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