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近期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出台《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举措》),力挺民营经济。
在4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表示,《若干措施》聚焦六个方面,提出了26项工作措施,坚持平等对待,聚焦可落地、可操作,立足加强政府服务。六个方面包括: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政策,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切实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保障。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这将起到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改善服务的作用。上海的民企数量多、成长快、贡献大,“接下来应该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上海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三成的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超三成的GDP增加值,近四成的税收,贡献了四分之三的新增就业,80%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超九成。他强调,民营经济是推动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营造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发展环境
顾军提出,目前来看,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仍有隐性门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继续深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平等对待、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着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上海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即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与上海双向奔赴;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优质出海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吴伟在介绍《若干举措》时表示,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围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主要提出四项措施,包括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方面,《若干举措》明确,加强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依法依规办理涉企案件,营造清朗网络舆论环境。其中包括减少非必要现场检查,细化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情形,联合苏浙皖制定出台新版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从轻减轻行政处罚规定等更细化的内容。
支持参与“两重”“两新”,拓宽融资渠道
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政策上,《若干举措》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拓宽民企发展空间,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具体包括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等四条举措。比如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绿色燃料、循环经济等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为了拓宽民企融资渠道,《若干举措》明确,加强上市辅导、法律服务等,鼓励民营企业聚焦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并购重组,支持民营上市公司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鼓励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扶持资金等支持民间投资项目。
根据上海金融监管局统计,截至2024年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全年累计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48%,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在发布会上提出,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都是金融部门关注的重点。2024年10月,聚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上海出台了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上个月,上海市委金融办牵头召开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旨在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周小全说,接下来上海将落实好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新一轮政策将奖补资金规模由每年2.5亿元提升到5亿元,将科技、外贸、农业等重点行业贷款不良率原0.5%的补偿门槛全部取消,补偿比例提升到55%,对首次贷款额外再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上海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2024年在保余额1050.6亿元,同比增长近30%;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综合融资成本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目前,上海市融资担保基金资本金已从100亿元增加到184.69亿元。近期上海将推出汇率避险担保增信产品,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形势变化,并持续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
作为企业代表,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清梅旁听了当天的发布会。她对新发布的26条举措颇感振奋,最关注的则是融资相关措施,因为和元生物为国内科研客户提供基因治疗研究和开发的整体解决方案,所服务客户非常需要多元的融资渠道。
在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方面,《若干举措》也提出,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其中包括:完善防范化解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对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情况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大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账款支付效率,健全中小企业合同纠纷法律救济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建立账期信息定期披露制度等;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动态调整市场监管领域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将政府违约失信情况纳入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信用修复集体救助机制等。
瞄准科创和全球化
“上海的强项一是在科创导向,二是在全球化导向上。”在何万篷看来,26条举措覆盖的六个方面中,“大力支持民企创新开放发展”颇具特色,不仅提到了科技创新,还强调国际化发展。民企在上海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赛道与这座城市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深度耦合。
根据吴伟的介绍,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方面,《若干举措》围绕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鼓励民营企业拥抱创新、投身创新,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走向全球、参与竞争,主要提出五项措施,分别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科技攻关任务、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集聚各类功能性机构、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其中,在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上,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平等使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逐步提高企业用户机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更多国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等。
为了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若干举措》提出,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中小企业海外参展参会的组织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境外投资,鼓励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投资等一揽子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
何万篷认为,上海能够成为民营企业深层次升级发展的沃土或是企业出海地。在26项措施中,上海花了大力气将社会活力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在全球化方面,上海的综合成本优势也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夏清梅表示,和元生物目前以内需市场为主,但在欧美多个国家也有布局。上海此次26项举措中对企业“出海”的支持,让他们有了国际化布局的更大底气。
此外,在切实加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方面,《若干意见》提出了六项措施,包括优化惠企政策服务、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
“信心比黄金重要。”何万篷说,26项措施向民企传达了重要信息,制度供给干货满满并且精准,接下来就是看具体的执行和落地。尤其当前面对挑战加剧的外部环境,为民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增强经济动能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