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5.4%)超预期,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显然是背后一大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狭义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8%。而机构测算,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政府加大举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使得一季度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稳投资稳经济。在当前关税战背景下,为了推动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财政前置发力下,基建投资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承托项,预计今年基建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基建投资快速增长剖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较去年全年(4.4%)有所增长,较今年前两个月增速(5.6%)也略有增长。
若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更高。
市场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6%,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5.9%。
“3月份的广义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达到12.6%,高于1~2月的9.9%,也达到了2022年11月以来的最高单月增速。”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一季度基建投资提速,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年初稳增长政策提前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同时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投资的规模也扩大了1000亿元;二是去年四季度推出大规模化债方案,有效减轻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基建投资等稳增长方向。
为了实现今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今年初不少省市密集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据MySteel统计,1~3月份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合计达到18.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29%。
为了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政府等也加快发债筹资。目前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城投债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5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元,同比多2.52万亿元。这些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建设等。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的改善和项目的推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去年全年下降2.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其中在“两重”尤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比去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是64.6%,有效拉动了投资。
“今年以来财政持续靠前发力,支撑了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长。”高瑞东称。
而从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增速细分数据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主导的相关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增速更快。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一季度中央基建项目加快落地,财政政策前置发力下基建投资的拉动效果显著。
王青表示,一季度基建投资提速,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是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特别是在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的背景下。
基建投资有望维持较高增长
基建投资依然是当前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考虑到基建投资是政府把控力最强的稳增长政策工具,我们预计4月基建投资还将提速。全年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可能加快至7.0%,乃至更高一些的水平。这是接下来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一个重要发力点。”王青说。
近期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这笔资金主要投向重大项目建设等。此外,今年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也正加快落地。
高瑞东认为,随着多地将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化债加快落地使得地方能拿出更多资源支持基建投资等,以及专项债等加快发行使用,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
袁海霞表示,展望后续,为对冲关税战的短期扰动,年内扩大内需、稳增长政策需进一步发力,政策节奏和力度均有望上升。政策对经济基本面改善的支撑仍将持续,二季度注资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也会加快,预计财政对投资和消费的支撑力度不减,“两重”“两新”将对补贴覆盖领域的商品消费以及设备工器具投资形成持续的支撑,财政前置发力下基建投资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承托项。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二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同比仍有望维持在10%左右的高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