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于4月16日对外发布。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实际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
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比前值大幅回升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目前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对推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盛来运强调,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保障。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盛来运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一季度经济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增长稳中有升、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市场活力信心增强。
具体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去年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就业收入方面,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是5.3%,3月份是5.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盛来运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给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另外,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在下降。比如,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是19.2%,去年已经下降到14.7%。我国外贸的韧性比较强。从刚刚发布的一季度外贸数据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外部限制增多,但出口还是增长了6.9%。”盛来运说。
他特别提到,中国经济目前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由内需推动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数字产品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达到10%左右。这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一季度GDP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工业、基建等多项指标全面超预期。在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下,基建投资回升至12.6%,展现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全年仍需政策持续加力稳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4月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所谓“对等关税”,外部经贸环境变数骤然加大。预计接下来扩内需会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核心将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通过适时降息降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些方面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二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进一步提高,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
消费增速加快回升
消费增速的超预期回升,对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较1~2月上升1.9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3月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增速较1~2月加快1.2个百分点。
3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商品零售提速更为明显,当月同比增速较1~2月累计同比加快2.0个百分点至5.9%,餐饮收入当月同比则较1~2月累计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至5.6%。
盛来运表示,消费不仅关系民生,也关系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之首。从政策落实情况来看,相关政策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效果明显。
从数据来看,“两新”政策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这些新扩围的产品销售增速较高。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3%,家具类增长18.1%,仅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商务部日前表示,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截至今年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突破了1亿台,达到10035万台。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补贴家电种类从“8 N”类增至“12 N”类,将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增至3台,在补贴范围和政策流程上进一步优化。
在提振消费相关政策的支撑下,服务消费增长也在加快。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比商品零售快了0.4个百分点。
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围绕加强政策支持、开展促进活动等六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既涵盖了餐饮、住宿、健康、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赛事等主要行业领域,也包括了旅游列车、空中游览、跳伞飞行、超高清电视、微短剧等新业态、新场景。
盛来运强调,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大力提振消费,也要大力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下一步,要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面对外部冲击,当务之急就是激活国内市场,扩大消费,让内循环更加高效。目前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建议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预期。
民间投资增速转正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2%,较去年全年加快1个百分点,显示年初投资动能增强,主要缘于基建投资提速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高增。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在“两新”尤其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比去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4.6%,有效拉动了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民间投资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0.4%。其中,制造业中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增长9.3%,均比各自领域的平均增速要快。
盛来运分析,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的改善和项目的推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
王青表示,一季度政府债券包括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去年四季度推出的一揽子大规模化债方案,减轻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释放了其在基建投资等方面的稳增长动能。在年初外部经贸环境变数显著加大的背景下,短期内基建投资要发挥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
房地产投资方面,一季度同比下降9.9%,降幅比前值扩大0.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收窄0.7个百分点。业内分析,主要原因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楼市回暖,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额度大幅上升,房企资金来源有所改善,直接带动一季度房地产竣工面积降幅明显收窄,其他施工数据也在好转。往后看,伴随房企资金来源持续改善,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持续收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