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卓别林孙女谈祖父:要让观众感到快乐,自己必须非常敏感

发布时间:2025-04-14 16:37:39

小胡子、圆顶帽、拄着拐杖的流浪汉——英国演员查理·卓别林塑造了辨识度十足的银幕形象,他留下的精神财富给全世界的喜剧创作者带来滋养。

4月10日,作为第二届澳门国际喜剧节电影展映板块的开幕影片,纪录片《卓别林:流浪之心》在澳门新濠影汇举办亚洲首映,追溯这位喜剧大师的创作之源和精神遗产。当天,影片制片人、卓别林孙女多洛莉丝·卓别林(Dolores Chaplin)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分享影片创作的幕后故事,以及她对祖父卓别林的回忆。

多洛莉丝向第一财经表示,她很荣幸能够将影片的亚洲首映放在中国澳门,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澳门。卓别林曾在上世纪30年代造访中国,位于瑞士的卓别林博物馆保留着他在中国游历时的影像资料,他对中国艺术也很感兴趣,“我的祖父一直都非常喜欢中国。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年轻一代的中国观众了解他的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从家族视角探寻

《卓别林:流浪之心》由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执导。影片从卓别林之子迈克尔·卓别林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卓别林家族成员,演员约翰尼·德普、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等人的访谈,追溯卓别林创作中“流浪汉精神”的根源。

纪录片披露了一些珍贵的家庭影像资料,让观众得以窥见这位喜剧大师晚年远离尘嚣、在瑞士与家人相伴的山居生活。卓别林去世后,家人在他上锁的抽屉里找到了一封署名杰克·希尔的来信。信中提到,卓别林在吉普赛女王大篷车里出生。对吉普赛艺术情有独钟的迈克尔开始对父亲真正的身世产生好奇,并踏上了寻找卓别林创作根源的历程。

影片从迈克尔的独白开始。“我的父亲已然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但对我来说,他只是查理。”从迈克尔的讲述可以感受到这位喜剧大师在家人面前展现出的“黑暗”一面。卓别林对待子女非常严厉,注重教育,脾气暴躁,他的孩子都有些惧怕父亲。迈克尔因恋爱遭到反对,一度与家庭决裂,多年以后才有所缓和,他与父亲的关系也尤为复杂。一方面,父子间充满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二人都对吉普赛传统充满热情,基于共同的热爱重新建立了联结。

卡门·卓别林在导演自述中谈到她对吉普赛精神的理解,自由且富于激情,在她看来,吉普赛精神给卓别林带来了巨大影响,令他将童年所遭遇的贫困和痛苦转化为浪漫和魔力。

映后分享时,多洛莉丝谈到,一个人的来处与根源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卓别林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童年时有几年在济贫院中度过,他曾经饥寒交迫,但没有因此沮丧或自卑,而是骄傲且有尊严地活着,正如他在影片中塑造的那些小人物那样,总是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创造。

“比如用几根木条搭一个漂亮的桌子,用一些物件来装饰布满破洞的衣服,或是从地上捡起烟头去抽,就像抽雪茄一样。虽然他生活贫穷,但精神富足,得体优雅。我想这也是吉普赛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多洛莉丝说道。

喜剧:快乐与悲伤共存

纪录片中节选了卓别林经典作品比如《城市之光》《淘金记》《大独裁者》《纽约之王》,这些片段在逗乐观众的同时,也传递着更深层的关于社会、政治与情感的思考。通过这些片段,观众可以感受到这位喜剧大师对于幽默的理解,超前于时代的奇思妙想,以及富于感染力的天才演绎。

《卓别林:流浪之心》尾声处,迈克尔穿着黑色礼服,走在通往海面的礁石上,他的背影与父亲的经典银幕形象重叠了,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对于卓别林的创作之源的探寻,也是一次对他与家人情感的回顾和梳理。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喜剧大师的纪录片,但底色是忧伤的,正如卓别林的电影,从来不只为幽默服务。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多洛莉丝说,卓别林的电影永远是快乐与悲伤并存的,“他的很多电影会让你流泪,比如《寻子遇仙记》就非常动人。查理有着非常感性的一面,让人欢笑的同时给人带来感动”。在多洛莉丝看来,很多喜剧演员都有悲伤和感性的一面,“要让观众感到快乐,自己必须非常敏感”。

多洛莉丝曾在喜剧片出演,在她看来,演好喜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需要非常精确的节奏,你要做许多次尝试,也许这一秒能够逗乐观众,下一秒就会失败,它比剧情片要困难得多”。

有趣的是,在本届澳门国际喜剧节的闭幕论坛上,演员阿米尔·汗也提到了喜剧的节奏:“时机至关重要,早半秒或晚半秒,包袱都不一定能奏效。不是每个演员都擅长喜剧,只有具备天赋的演员才能演好喜剧,比如像卓别林这样的伟大演员”。

在多洛莉丝看来,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而卓别林作为默片大师,通过肢体而非语言来传递信息,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的障碍,像音乐一样被全世界的观众喜爱。她希望,通过《卓别林:流浪之心》的放映,在探索卓别林对于表演和电影的热爱的同时,也让年轻一代的观众对卓别林和他的作品产生兴趣。

多洛莉丝对第一财经表示,人类一直都有寻找根源的渴望,“我们希望发现自己从何而来,什么在启发着我们,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今天。”因此,在她看来,《卓别林:流浪之心》的主题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产生共鸣,“寻找根源可能并不意味着关于你来自哪片土地、哪个国家,而关于你是谁,你将去往何处,什么能让你感到快乐,关于你每天早晨起床的动力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