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商业化落地顺利,全年营收继续大增超400%,同时自研产品也获得多个重要突破。从ADC赛道急流勇退的云顶新耀,似乎已经在新赛道完全站稳了脚跟,2024年年报超额完成既定收入目标。
自2022年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主动撤出ADC赛道以来,云顶新耀加快推动外部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战略,陆续在肾病、重症抗感染、自体免疫、mRNA癌症治疗疫苗等蓝海领域寻求突破。2024年期间,随着耐赋康®、依嘉®(依拉环素)和维适平®(伊曲莫德)三款核心产品在商业化上取得持续进展,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标志着其“双轮驱动战略”已迈向全新阶段。
根据年报,2024年云顶新耀实现营业收入7.067亿元,同比增长461%,超过此前提出的7亿元收入目标;非国际财务准则亏损总额为5.38亿元,同比收窄25%。
在已基本形成稳定造血能力的情况下,云顶新耀核心产品商业化仍在持续推进。据悉,该公司第三款商业化产品维适平®已于2024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NDA)并获受理;另一款抗菌药物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也有望于2025年在国内递交NDA。未来两年,公司持续增长动力充沛。
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云顶新耀凭借高效的销售策略和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经营效率的显著提升。报告期内,该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5.08亿元,同比增幅120%,显著低于收入增速,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11.9个百分点,显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鉴于依嘉®和耐赋康®所针对的国内市场均属蓝海市场且竞争格局良好,预计该公司短期内商业化推进难度较小,经营成本仍将持续可控。对于未来的产品商业化策略,云顶新耀此前曾表示,在IgA肾病和抗感染治疗领域,公司将持续聚焦核心市场,以最高效的方式推进产品商业化。
商业化平台迅速实现自我造血
依嘉®和耐赋康®是云顶新耀2024年收入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其中,耐赋康®作为云顶新耀在IgA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是目前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
2024年,该药物陆续在中国全境(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新加坡以及韩国获批上市,云顶新耀在IgA肾病亚洲市场的布局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统计,这一病种在东亚血统人群中发病率最高,仅中国境内IgA肾病患者数量近5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10万人,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可观。随着耐赋康®陆续在亚洲各国获批上市,其对云顶新耀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带来巨大助力。根据年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剔除无形资产摊销后的毛利率高达82.9%,较2023年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耐赋康®的商业化上市及产品成本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耐赋康®已成功纳入2024版国家医保,且最终临床试验阶段完整资料补充申请也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云顶新耀预计该药物有望于今年完全获批,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未来或达到50亿元左右的销售峰值。
依嘉®作为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于2023年3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患者复杂性腹腔内感染,是云顶新耀最早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截至目前,除中国(包含香港和台湾地区)外,该药物还在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等地获批上市。
由于全球范围内抗生素使用频繁且细菌耐药形势严峻,针对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需求快速增长。依嘉®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凭借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优势,持续获得市场和学术界认可。
2024年,依拉环素陆续被纳入《中国肾脏移植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临床诊疗指南》《外科感染学会腹腔内感染管理指南:2024年更新版》《美国感染学会耐药阴性菌治疗指引(2024)》以及《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一系列指南的纳入将有助于提升医生群体对依嘉®的认知度,推动产品处方量的增长。与此同时,云顶新耀凭借自身商业化团队对300多家核心医院的渗透,以及与2家CSO(合同销售组织)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产品商业化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云顶新耀目前还有多款License-in管线研发进展顺利,覆盖适应症包括自免性肝炎、膜性肾病等。其中,EVER001作为一款具有全球权益的新一代共价可逆BTK抑制剂,是云顶新耀肾病治疗板块的另一重要拼图,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适应症药物获批上市。2024年底,EVER001在针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1b/2a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积极临床数据,为产品的后续开发及提振其全球合作潜力带来正面影响。长城证券认为,从作用机制和现有临床数据看,该药物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并具备出海潜力。
自研平台孕育长期增长潜力
凭借运营出色的商业化平台,云顶新耀快速实现了自我造血。同时,作为“双轮驱动战略”的另一关键环节,公司的自研管线也于2024年、2025年陆续取得突破,为其长期发展潜力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凭借完全自主可控的mRNA技术平台,云顶新耀在mRNA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全球化临床转化的里程碑突破,目前陆续开发了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以及自体生成CAR-T三款核心管线产品。
其中,EVM16于报告期内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项目(IIT),并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临床试验申请(IND)于2025年3月获FDA批准,同时计划于上半年向中国药监局递交IND申请。
公司表示,两种疫苗各有优势,同时布局的策略有助于提升成功率及商业化后的盈利能力。
据了解,治疗性疫苗主要针对肿瘤患者,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反应,促使免疫细胞高特异性攻击肿瘤细胞。随着全球肿瘤治疗市场(尤其是实体瘤治疗需求)快速增长,治疗性疫苗被视为实体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口。其中,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通过高通量下一代测序技术及AI制药技术快速筛选患者抗原,显著改善了长期困扰治疗性疫苗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自体生成CAR-T是云顶新耀基于mRNA平台技术开发的又一款重要产品,有望于2025年完成首个临床候选药物的筛选工作。据了解,该药物主要针对肿瘤和自免疾病治疗开发,相比目前普遍局限于血液瘤适应症的CAR-T产品,该药物的潜在受众群体规模更为可观,因此也被公司视为寻求全球合作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