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旬阿姨穷游重度抑郁症成功断药_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 重写后的文章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梁奇慧**
2014年,在决定前往东南亚骑行之前,56岁的李冬菊已经与重度抑郁症抗争了十年。这位出生于1958年的女性,前半生的经历和许多同龄人相似——青年时期上山下乡,后来成为郑州的一名纺织工人,直到四十多岁时下岗,婚姻也破裂。
多次住院治疗后,医生诊断她必须终身服药,但李冬菊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告诉她:“我一定要走出去。”于是,她克服了恐惧和顾虑,依靠做保洁和刷盘子挣来的钱,带着自行车踏上了旅程。
李冬菊在斯里兰卡背包旅行
迎着未知的挑战,从赶路到慢骑,从结伴同行到独自前行,八年间,李冬菊从郑州出发,不仅走遍了国内二十多个城市,还骑行了三大洲的12个国家,并成功实现了断药。2024年底,66岁的李冬菊有了新的骑行计划:如果条件允许,她将在2025年春天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骑行中亚至中东。
“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浓厚的好奇心。”她说。
#### 抑郁症的阴影与骑行的梦想
2014年的一天,一群装备齐全的骑手飞驰而过,李冬菊心中涌起羡慕之情。虽然骑行装备价格不菲,但她还是买了一个便宜的头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甚至在浇花时也会戴上它。儿子见她喜欢,便花了1100元给她买了一辆捷安特折叠自行车作为礼物。
这一年,李冬菊56岁,这份礼物成为她人生的新起点,开启了她的奇趣冒险之旅。
为了准备骑行,李冬菊开始在网上寻找骑友并加入了一个骑友群。当时,她将第一站定为西藏,但骑友们纷纷劝阻:“去西藏容易有高原反应”“你年纪太大了,很危险”。然而,一位资深女骑友鼓励她:“只要做好准备,问题不大。”
这句话坚定了李冬菊的决心。她兴冲冲地去银行取钱,却发现账户里只剩下170元,第一次骑行计划就此夭折。此外,她的儿子也不赞成她外出骑行。
李冬菊的前半生平淡无奇。高中毕业后,她上山下乡,在农场炊事班工作。几年后回到郑州,成为一名纺织工人。她勤奋努力,成为厂里的“劳动标兵”,收入远超丈夫。然而,时代变迁使她下岗,婚姻也走向尽头。2005年左右,丈夫突然提出离婚,李冬菊被击垮了,随后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和狂躁症。
为了控制病情,李冬菊开始就医吃药,每年要住三四次院。长期服药给她的身体带来了负担,一次她突然倒地,嘴唇和牙齿也被磕伤。之后,她擅自停药,病情迅速恶化。医生警告她必须终身用药,不得再自行停药。
#### 独自骑行中的成长与新生
2014年10月,骑友群里有人发起东南亚骑行活动,李冬菊心动不已。她靠打工攒下了1万多元,报名参加了这次骑行。一行三人从广西南宁出发前往越南,途中遇到了各种挑战。由于性格不合和骑行方式不同,三人最终分道扬镳,李冬菊又回到了独自一人的状态。
第一次正式骑行以失败告终,原计划的四国骑行只去了越南,带去的钱也所剩无几。面对家人何时回家的询问,李冬菊犹豫了。她不想回去,转而前往云南丽江打工挣钱,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李冬菊每天要站十几个小时,还要忍受老员工的排挤。但她告诉自己:“你挣钱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其他都不重要。”
对于失败的第一次骑行,李冬菊现在非常豁达:“也不是一点乐趣都没有,和别人聊天时,他们都说‘咦,你出国了’,这也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接下来的几年,李冬菊在国内骑行了20多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在旅途中学会了规划路线、查看交通和安排住宿。渐渐地,她忘记了吃药,最后连自己是如何成功断药的都记不清了。
#### 在旅途中重构生活
李冬菊说,以前的她单纯且没有主见,年轻时的工作让她习惯了机械的生活。经济上依赖丈夫,生活上依赖孩子,从未单独出过远门。而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她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陌生人畅谈那些不敢与熟人聊的话题,体验未曾经历的事情。
2015年,李冬菊到达青海西宁,准备环青海湖骑行。与几个网上结识的骑友结伴,队伍中其他人都是体力好、装备轻的年轻人。李冬菊很少停下来休息,害怕被落下,但每次停下来喝水时,同伴们就不见了踪影。疲惫不堪的她看到几名背包客在湖边休息,萌生了不再追赶的想法。“我开始反思,自己骑行到底为了什么?我要随心所欲,想走就走,想歇就歇。”
李冬菊确认了“慢骑”才是最适合她的方式,可以边骑边玩,边玩边写,享受旅途中的每一个瞬间。
2017年10月,李冬菊再次前往东南亚,骑行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这次她做了充分准备,拉起了一支队伍,由她担任领队。起初一切顺利,但逐渐大家对骑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另外两人选择回国。李冬菊感到气馁,但不愿放弃,独自一人完成了剩下的行程。
她在游记中写道:“结伴行是对性格、信誉、速度、经济能力的综合考验,实际上比合伙做生意还难。”
李冬菊在澳大利亚看海
旅途中,李冬菊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在澳大利亚,她的折叠自行车卡扣损坏,一位白人男孩驱车上百公里带她修车。在新西兰,一位自行车教练不仅接她回家,还帮忙修理自行车。李冬菊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馈他人,她习惯在包裹里装满中国结,遇到帮助她的人就会送上一枚表示感谢。
2020年3月,李冬菊结束了历时四个月的大洋洲之旅。截至2022年,她已骑行过东南亚、欧洲、大洋洲的12个国家,经历了无数挑战,用翻译器和肢体语言与人沟通,学会了如何在异国他乡购买打折食物。她把这些故事写进游记,期待未来能出版成书。
#### 对世界的好奇心永不熄灭
“自行车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李冬菊坚定地说。患抑郁症以来,她常常感到烦闷和痛苦,只能通过打网络游戏和做志愿服务来转移注意力。但自从开始骑车后,她重新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
现在的李冬菊不再注重形象,夏天出汗也不再频繁换衣,只想过轻松自然的生活。尽管因家庭等原因骑行计划中断了两年多,但她对世界的向往从未停止。67岁的她计划在2025年春天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骑行中亚至中东。
虽然无法确定明年能否顺利出行,但李冬菊每天依然在查看路线、做攻略,“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浓厚的好奇心”,这是金钱、年龄、病痛都无法阻挡的。
在家停留的日子里,她有时会翻看自己的游记,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在斯里兰卡见过的那片碧蓝的大海——
“我第一次看到像墨水一样深蓝的大海,海面如丝绸般柔和,一望无际的静谧中,只有船行驶的声音。”(新闻报料请私信微信公众号“大河看见”)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6旬阿姨穷游重度抑郁症成功断药_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