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游戏陪玩职业化发展 解锁青年灵活就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9-03 17:39:21

近日,《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今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亦为历史新高点。

事实上,从去年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发的现象级讨论,到今年4月教育部将“游戏艺术设计”作为新增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子游戏各领域可谓频频 “出圈”。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游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年轻人而言,游戏产业正从娱乐消遣、“社交货币”等功能,逐渐转型成为一种潜在的择业方向,其中游戏服务业中,以“游戏陪玩”领域最为热门。

  “游戏陪练”打通青年就业新赛道

“这局我带飞,你只管躺赢!”晚上九点,苏晴熟练地戴上耳机,打开游戏陪玩平台的接单界面。作为一名全职游戏陪玩师,她的工作是在《王者荣耀》、《原神》等热门游戏中协助玩家组队竞技,提供娱乐、社交和情绪价值。“每天接单6小时,月收入能过万,还能认识天南海北的朋友。”苏晴笑着说。这位26岁的女生毕业于一所普通大专,曾因学历限制在传统行业屡屡碰壁,如今却凭借游戏天赋和沟通能力,在陪玩行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苏晴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兴趣及技能社交”的兴起,“游戏陪玩师”这一新兴职业正成为年轻人灵活就业的热门选择。据《2024年中国游戏陪玩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内游戏陪玩用户规模突破2.8亿,从业者数量超120万人,同比增长47%。其中,“90后”“00后”占比高达89%,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41%,职业群体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

“最初只是帮朋友上分,没想到能发展成事业。”26岁的李浩是一家陪玩平台的“明星陪玩师”,擅长《绝地求生》和《永劫无间》。他坦言,陪玩行业早期常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但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规范化,职业价值逐渐被认可。“现在的用户不仅需要技术陪练,更看重情绪陪伴。有人想通过游戏缓解工作压力,有人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有人纯粹想听段子放松心情。”李浩表示,优秀的陪玩师需具备游戏技术、沟通技巧和情商三重能力,“既要能带飞,也要会聊天”。

这种转变背后是行业生态的升级。早期陪玩服务多依托于贴吧、QQ群等非正规渠道,存在定价混乱、服务标准缺失等问题。2018年后,随着专业化平台的崛起,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确立,技能认证、服务评价、分级定价等机制开始确立,这些都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伴随着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发布《游戏陪玩师职业能力规范》,首次明确了该领域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考核规范,并实现在通过游戏操作、心理辅导、沟通礼仪等考核后的“持证上岗”。

“持证不是限制,而是为了让行业走得更远。”平台运营负责人指出,目前头部平台已建立“青铜”到“王者”的多级别陪玩师体系,顶尖陪玩师时薪超过500元,部分技术流主播转型后年收入突破百万。

  灵活就业新选择:兴趣与价值变现的“双赢”

“白天是设计师,晚上是陪玩师。”在上海某广告公司工作的林悦,将陪玩视为副业。她擅长为玩家营造沉浸式游戏体验,“比如在《剑网3》里COS门派导师,一边指导副本攻略,一边用剧情台词互动”。这种创意服务让她在平台收获了大量忠实客户,副业收入甚至超过主业。“公司同事都不知道我的‘第二身份’,但这份工作让我找回了学生时代对游戏纯粹的热爱。”

陪玩行业的灵活性吸引了多元群体加入: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宝妈通过陪玩兼顾家庭与收入。人社部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4亿,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67%。“与传统就业相比,陪玩师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学历的限制,让年轻人能够将兴趣转化为生产力。”社会学研究专家认为,这种“灵活就业”模式契合了Z世代追求自由、厌恶机械重复工作的心理需求。

“你技术这么菜,怎么还没卸载游戏?”深夜的《和平精英》连麦中,陪玩师阿杰用调侃的语气化解了玩家的尴尬。这种“毒舌式鼓励”让他成为平台最受欢迎的陪玩师之一。“很多人表面找陪玩是为了上分,实际是想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情绪价值与关注。”阿杰发现,一线城市的白领、海外留学生甚至中年用户正成为新兴客户群体,“有位40多岁的客户每天固定找我打两局《星际争霸》,他说这是怀念青春的方式”。这种情感需求的满足让陪玩师的社会价值超越游戏本身。心理学专家指出:“在原子化社会,游戏陪玩提供了低成本的情感连接渠道。陪玩师不仅是玩伴,更是倾听者和情绪疏导者。”

近期,在人社部下属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指导的相关就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公布的数字生态下147个新职业中,“游戏陪练师”及“电子竞技运营师”被评估为稳定期数字生态职业,每个职业将为行业相关领域带来约50万—100万的就业岗位。

从“边缘副业”到“正规职业”,游戏陪玩师的崛起不仅是数字经济赋能就业的缩影,更折射出年轻一代对工作意义的重新定义——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处,他们用热爱打破偏见,以灵活创造价值。正如一位陪玩师在采访中所言:“我们陪别人玩游戏,也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副本。”随着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的持续完善,这条新赛道必将为更多年轻人打开通往梦想的大门,协助更多青年灵活就业。

0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