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场关于中印外卖行业对比的热议,试图将本国外卖行业与中国相提并论。然而,这场“中外外卖对决”不仅未能如印度所愿展现其优势,反而将两国在外卖领域的技术、规模、效率及商业模式上的巨大差距暴露无遗。中国外卖行业凭借高度数字化、规模化及生态协同能力,早已成为全球即时零售的标杆,而印度外卖仍深陷传统模式与基础设施短板,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外卖行业的崛起,是技术、资本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截至2025年6月,中国外卖渠道占餐饮业总份额已达26%,用户规模突破7.8亿,日均订单量超2.5亿单。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平台依托740万骑手网络与AI调度系统,实现平均28分钟的“分钟级配送”,效率远超巴黎救护车。其业务范围更从餐饮扩展至生鲜、药品、日用品等全品类零售,2024年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
AI算法通过分析订单数据、骑手位置及交通状况,实现订单与骑手的智能匹配,使骑手日均配送量从20单提升至35单。无人机配送在深圳等城市试点,成本降低40%;机器人配送在社区、校园等封闭场景落地,提升配送准确性。此外,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食材来源、加工过程及配送轨迹,增强信任感。
2025年7月,美团、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掀起“补贴大战”,单日订单量激增2000万单,美团众包骑手月入过万者显著增加。京东以“全年免佣金”政策入局外卖市场,直接挑战现有格局,迫使传统平台加速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技术 资本”的双轮驱动,使中国外卖行业形成“餐饮 零售 本地服务”的闭环生态,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重要引擎。
与中国的“高铁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印度外卖行业仍停留在“牛车时代”。其外卖模式以“达巴瓦拉”(Dabbawala)系统为代表,核心是配送家庭自制餐食,而非商业化餐饮平台。这一模式虽在孟买等城市延续百年,但受限于文化习惯与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需求。
印度头部外卖平台Swiggy日均订单量仅180万单,不足美团的1.5%;配送时效普遍超过45分钟,且缺乏准时率保障。冷链物流、电子支付普及率低,制约标准化餐饮配送发展。例如,印度外卖客单价集中于150卢比(约合人民币14元),配送费占餐品价格近30%,平台为覆盖成本被迫向商家收取高佣金,引发商家抵制。2020年,Swiggy与Zomato曾因高佣金问题遭数千家餐厅联合抗议,暴露出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危机。
更关键的是,印度外卖行业缺乏技术驱动与生态协同。达巴瓦拉仍依赖人工记录与分拣,错误率远高于中国AI调度系统;外卖平台未与本地零售、物流形成闭环,导致用户粘性低。数据显示,印度外卖用户月均使用频次不足3次,而中国用户90%每周至少点3次外卖,高频消费依赖形成鲜明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