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美末2》犬类设计:生存游戏里埋下的道德“地雷阵”

发布时间:2025-04-30 10:39:10

在《最后生还者》系列标志性的末世生存叙事中,玩家常需直面令人窒息的感染者与人类暴徒,但《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Ⅱ)》中“犬类敌人”的加入,却意外成为玩家社区争议的焦点——这些在现实中以忠诚与温顺著称的动物,在游戏机制中化身为令人胆寒的追踪者,更因击杀时引发的道德挣扎,成为系列中独树一帜的“情感地雷”。

游戏中的敌对犬类绝非“氛围装饰”。它们凭借超强嗅觉构建起动态追踪系统,可穿透玩家常规潜行策略:当角色身上残留血迹、携带诱饵,甚至单纯因环境潮湿导致气味扩散,犬类便能迅速锁定玩家位置,其吠叫不仅暴露行踪,更会引来人类敌人形成包围网。在艾莉独自潜入西雅图地下通道、医院等密闭场景时,犬类敌人常成为关卡难度的“倍增器”——玩家需在狭窄空间内平衡“灭口”与“潜行”的代价,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被围攻的绝境。

耐人寻味的是,游戏主线为玩家提供了“不杀狗”的隐晦路径:通过暗杀训练员切断犬类指挥链,或利用环境噪音与掩体诱导其脱战。这一设计暗含开发者的伦理考量——他们试图区分“作为家庭成员的宠物犬”与“被武器化的军用犬”,例如游戏中部分幸存者营地仍保留着未被训练的温顺犬只,与战场上的杀戮机器形成对照。然而,这种区分在玩家实际操作中却显得脆弱:当玩家被迫在枪林弹雨中权衡“是否对一只被人类异化的动物扣动扳机”时,末世背景下“生存至上”的实用主义与“生命平等”的道德直觉必然产生剧烈碰撞,而游戏从未对此给出明确答案。

与主线叙事中的道德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戏“生存模式”(Roguelike玩法)将犬类敌人彻底工具化。在此模式中,玩家需在随机生成的关卡中面对无限复活的敌人,而犬类因无法攀爬地形、缺乏远程攻击能力,反而成为较易利用地形击杀的“靶子”。这种设计虽与主线“可绕过犬类”的理念相悖,却因肉鸽模式的独立叙事性获得玩家宽容——当游戏机制明确要求玩家“清场”时,道德判断被剥离,仅余纯粹的生存博弈。更讽刺的是,部分玩家甚至在肉鸽模式中总结出“利用犬类吠叫引开人类敌人”的战术,将道德困境转化为策略资源,折射出玩法与叙事割裂后的荒诞感。

《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对犬类敌人的设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玩家共情阈值”的实验:它迫使玩家在机械的生存本能与道德直觉间反复拉扯,而开发团队通过叙事留白与玩法解耦,拒绝为这种矛盾提供标准答案。这种模糊性既成就了游戏的艺术深度,也引发了争议——当玩家因击杀一只虚拟犬类而陷入不安时,或许正是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在探讨暴力本质时最尖锐的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