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被誉为“外贸风向标”的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长虹的展位人流如鲫。一位南美采购商在接受CCTV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虹的行业首款治愈系AITV,融合AI的新功能和新设计吸引了他。
这款AITV创新实现交互式光效。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播放音乐后,电视机将会自动调节光影。长虹智慧显示(国际)营销中心市场部部长贺星月面对CCTV新闻采访的镜头时提到,已经有北非、中东等地的中高端用户下了订单,这些地区的用户喜欢用音乐来提升氛围。
家电全面AI化将是市场趋势,长虹在本届广交会上亮相AI电视、AI空调、AI冰箱、AI洗烘等全套AI家电,为全球用户展现更智慧舒适的生活方式。相比以往,AI电视进一步升级,并通过内容推荐、光影调节、语音交互等设计,为用户提供更多情绪价值。
长虹此次还展示了熊猫主题AI家电。其中,AI电视搭载了拟人化智能体“熊猫小白”,可实现全场景陪伴;AI空调通过AI自适应技术,可自动调节室内环境,还原熊猫栖息的清凉竹涧体感;洗烘套装运用3倍力洁净技术,可模拟幼崽揉搓竹叶的姿态……
长虹AI家电“圈粉”海外客户的背后,是长虹近年加快“AI 产品”、“AI 制造”、“AI 运营”的数字化转型,由AI制造生态提供强大的赋能,并以创新的组织形态、激励机制激活了企业和人才的创造力,加快了市场响应和新品迭代速度。
供应链变“共赢链”助力AI智造
在搭建智慧供应链平台方面,长虹以采购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口,逐渐向上下游延伸,带动计划、生产、研发以及供应商的数字化贯通,发展从计划、采购、生产,到物流、客户服务的畅通的大供应链链条平台,实现全过程覆盖。
传统采购依赖人工沟通,耗时耗力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而AI技术基于历史订单、市场趋势及生产计划,AI算法自动生成物料需求预测,将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使库存周转率提升30%;传统需3天审批的采购流程,通过AI技术引擎可以实现自动化审批,将整个采购流程压缩至10分钟,最大限度地杜绝“人情单”;此外,AI技术还可实时监测供应商交付能力、市场价格波动,提前预警断供风险,保障生产连续性。
长虹已与超8万家注册供应商实现即时信息互通,采购业务数字化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数据,形成了宝贵的数据资产。长虹基于此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产生新的价值。
以铜管采购为例,长虹过去与金龙集团旗下不同子公司分散合作,导致采购规模受限、议价能力薄弱。通过AI需求聚类模型,长虹将绵阳、中山等基地的铜管需求统一归集,与金龙集团达成集团级战略合作。AI系统实时分析铜价波动、物流成本、库存周转率等,动态优化采购节奏,有效优化采购成本,并推动双方技术反哺——金龙新型铜合金材料优先在长虹空调、冰箱等产品线试用,长虹则反馈市场数据助力金龙改进工艺。
目前,长虹与核心供应商共建23个联合实验室,通过AI技术打通“需求洞察-研发试制-量产验证”全链路。
在智能家电场景共创方面,长虹与芯片供应商成立“AIoT联合实验室”,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共同开发低功耗、高响应的智能控制模组。例如,空调自适应节能算法通过分析2.5亿条用户环境数据,使待机功耗降低至0.1W,相关技术已反哺至供应商的芯片设计环节。
长虹海外工厂通过AI供应链系统实现“全球一盘棋”的高效协同,捷克工厂与绵阳总部通过AI时区自适应算法,实现生产计划无缝衔接。当欧洲工厂因节假日停产时,AI自动将订单分流至墨西哥工厂,保障全球客户交付准时率达98%。同时,多语言工业大脑部署支持中、英、西、捷4种语言的AI交互系统,海外工程师可通过语音指令实时查询设备状态、工艺标准,减少跨国沟通误差。2024年墨西哥工厂设备故障响应效率提升70%。
如今,长虹已尝到了智慧供应链的“甜头”。在长虹智慧显示公司的采购部门,10位员工对接着500多家供应商、2万多项物料,在智慧供应链平台上轻轻点击物料采购,即可完成订单下达、合同签订等流程。
打造AI时代的创新组织与激励机制
这是一个缩影。在激励机制方面,长虹将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化,纳入规划,大大激发了创新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现在,长虹集团下属各产业允许自主设置激励体系,部分产业单元设定了如10% 的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等方案,下属部分子公司也探索实施了合伙、员工持股、期权等多种激励模式,以激活企业内生式增长的活力。
长虹目前已拥有3万余名创新人才,其中高层级专业技术人才7000人,国家级、省级技能专家人才21人。与此同时,长虹构建了集团总部、产品公司两级创新平台,共同推进技术研发,集团总部拥有3个产品研发中心、2个前沿与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长虹构建的“人才赋能、平台支撑、机制驱动”创新体系,打通从创新人才主动创意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通路,推动技术创新势能持续向产业升级动能转化,高速背板连接器/线模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AI工业视觉检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3年底,长虹控股集团领导班子调整后,长虹迈向发展新时期。近两年,长虹已清退46家非正常经营子公司,压减低效业务150亿元,集中资源拓展AI、新能源等新业务,科研投入的营收占比在6%以上。
长虹还实施组织扁平化的改革,产业管控从“总部-BG-BU”模式向“总部-BU-FBU”模式转变,以BU为管理重心。2024年还推进技术体系的组织变革,构建了管控平台加投资平台、财资平台、技术平台“1 3”平台架构,提升贴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力。
2025年上半年,四川长虹实现营收567.05亿元,同比增长10.27%;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78.59%。依托AI制造生态和创新的组织与激励机制,长虹凭借AI家电等创新产品持续开拓全球市场,目前海外营收在长虹总营收中的占比已从以往的一成左右,提升到超过三成。未来,AI智能产品、海外市场将继续是长虹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