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小摩:美股回购潮或见顶,欧股迎来超配时刻

发布时间:2025-09-23 17:37:41

智通财经app获悉,小摩策略团队最新发出的声音,把“现金”两个字推到了舞台中央。过去十二个月,美股公司宣布的回购规模逼近9600亿美元,创下纪录,相当于过去三年均值6440亿美元的1.5倍;实际执行额也同步高增,若下半年节奏不变,全年回购金额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如此盛况,核心推手并不是“讲故事”,而是实打实的现金流:上半年标普500盈利预测被连续上调,2025年每股盈利预期从255美元抬到269美元,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剔除金融)仍稳在3%以上,为回购提供了“弹药库”。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去年底签署的《综合预算法案》允许资本开支与研发支出当年全额费用化,小摩美国团队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标普500每股自由现金流贡献5美元,相当于给回购计划又加了一层“缓冲垫”。

但盛宴背后,小摩用连续三张图提醒:回购向来是“顺周期动物”。历史数据显示,回购金额与每股收益的相关系数高达0.8,一旦盈利预期拐头,回购往往比盈利跌得更快。眼下美国CEO信心指数已回落至疫情低点,企业圆桌会议经济指标连续两季处于“收缩”区间,若就业市场进一步降温,企业首先砍掉的就是弹性最大的回购预算。

更微妙的是,资本开支正在抬头:设备投资占GDP比重从年初2.2%升至2.5%,美股七巨头过去四个季度资本开支 研发合计飙到4500亿美元,同比多出千亿。现金流就那么多,左手加码资本支出,右手还想维持万亿回购,天平迟早要倾斜。

把目光移到欧洲,故事出现“镜像”:斯托克600今年回购收益率虽升至1.5%,却远低于美股的3.2%,且绝对规模已连停三个季度。盈利是最大短板——2025年加权盈利增速-1%,中位数仅低个位数,企业自然没钱大举回报股东。

不过小摩认为,明年财政接力棒将传到欧洲手里:德国酝酿的财政刺激有望把欧元区财政脉冲从-0.3%推到 0.8%,叠加能源价格回落,2026年斯托克600盈利增速有望跳升至12%,显著快于美股的11%。一旦盈利拐点出现,欧洲公司“手有余粮”:目前回购 股息仅占息税前利润15%,远低于标普的40%,现金缺口小,上调分红和回购的空间反而更大。

资产比价也在向欧洲倾斜。用“回购 股息”合并计算的股权收益率,斯托克600减去德国十年债后仍有2%的正利差;美股同口径利差已转负,意味着持有股票相对债券的吸引力被彻底抹平。再叠加美元实际利率差掉头向下,小摩外汇团队预计欧元兑美元年末升至1.22,外币换算收益进一步增厚欧洲回报。

战术层面,小摩自3月起一直提醒“欧股涨太快要歇脚”,如今SX5E在5400点横盘六个月,相对标普落后15%,他们认为“健康整固”已接近尾声,建议四季度逐步把欧股从“中性”调高至“超配”。但节奏上不会一把梭:先等德国财政方案落地、美国就业数据确认放缓,再正式翻多。

作为过渡,他们倾向于“减日增欧”——日经225相对欧股已回到年初高点,若9月自民党选出的新首相兑现“大规模财政扩张”,日本央行也可能宣布开始减持37万亿日元ETF,届时日股相对动能衰减,资金顺势轮动到估值更便宜、故事刚启动的欧元区。

行业维度,小摩把欧洲化工、金属与采矿、国防上调至“超配”,逻辑是天然气价格下跌 中国需求边际回暖带动量价齐升;半导体、汽车降至“低配”,担心库存与价格战双重挤压。

美国方面,科技 通信服务贡献64%回购量,但美股七巨头自由现金流已连续三个季度跑输净利润,若AI资本开支继续飙升而商业化滞后,回购“大户”身份难保;金融板块现金流趋平,回购持续性也存疑。换言之,万亿回购盛宴未必散场,但主角可能从“美股科技”换成“欧洲老经济”。

总结一句:小摩没有唱衰美股,却用数据把“现金流”摆到投资者面前——在美国,是盈利与资本支出抢钱;在欧洲,是财政松绑后盈利回升带来回购补涨。四季度全球资金再平衡,谁先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谁就能接过回购接力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