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A股收评 | 三大指数小幅收涨 多重利好催化!机器人涨停潮

发布时间:2025-09-16 15:38:08

今日市场探底回升,截至收盘三大指数小幅收涨。盘面上热点较为散乱,市场全天成交2.3万亿,较前一交易日小幅放量,两市上涨个股超3600只。

盘面上,机器人产业链掀起涨停潮,三花智控、双环传动等多股涨停。消息面上,广东发文支持AI融合机器人开辟玩具新市场,探索“AI 玩具 机器人”跨界融合模式;宇树科技、国网杭州供电等签署“电力 具身智能”框架合作协议。

其他热点方面,牛市旗手券商股午后异动,600亿龙头首创证券冲击涨停;物流、统一大市场概念领涨,供销大集、丽人丽妆等多股涨停;受中美就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刺激,抖音、小红书概念集体冲高,省广集团等涨停;低价股表现活跃,上海建工3连板;房地产、消费电子、多元金融、服装家纺、脑机接口等方向均飘红。

跌幅方面,有色金属板块持续回调,豫光金铅跌幅居前;猪肉、鸡肉、养殖业板块走低,天域生物跌停;固态电池板块展开调整,盐湖提锂板块震荡下行,久吾高科领跌;保险股再度走弱。

从个股看,两市上涨3629家,下跌1689家,111家涨幅持平。两市共89股涨停,共7股跌停。

截至收盘,沪指涨0.04%报3861.87点,成交9898亿元;深成指涨0.45%报13063.97点,成交13516亿元。创业板指上涨0.68%,报3087.04点。

资金动向

今日主力资金重点抢筹计算机设备、通用设备、互联网电商等板块,主力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华胜天成、中科曙光、供销大集等。

要闻回顾

1、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9月16日9时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5次飞行。

2、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关政策将出台

记者近日获悉,为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相关部门将推出系列举措,重点聚焦服务“一老一小”,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升级版”;推动便民生活圈从重点城市向有条件的县城延伸。据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3、宇树科技、国网杭州供电等签署“电力 具身智能”框架合作协议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今日官微消息,9月15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宇树科技公司、具身智能基地公司、国网浙江华电研究院四方在公司融合创新中心签署“电力 具身智能”框架合作协议,开启在电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深度合作。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四方将聚焦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平台建设、科技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四大维度开展深层次合作,协力在“人工智能 ”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中先行探路,加快孵化一批填补技术空白的标准规范和领先成果。

后市研判

1、国金证券:A股第三轮重估渐行渐近 建议关注三类资产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9月初A股一度小幅调整,可能是资金对时点的短期表达,然而A股的第三轮重估——一辆由基本面主导的“慢车”,已经渐行渐近。对此,国金证券有三个建议和三个方向:

首先,对于已经入场的投资者,无需急于离场,因为当前市场的上涨得益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国内长期估值修复以及短期催化剂的共同作用,监管的呵护态度和充裕的内外资金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其次,对于尚未入场的投资者,建议保持耐心,等待更佳入场时机。尽管市场已在修复,但未来将更依赖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这需要时间来完成。

最后,面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下跌,不必恐慌,因为系统性风险正在逐步化解,市场底部在抬升,且长期资金正在入场。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建议关注三类资产:1)高股息资产、实物资产和黄金,以应对全球滞胀带来的不确定性;2)科技板块,以捕捉突破经济停滞的希望;3)中国转型中独有的结构性机会,特别是那些在出海、产业升级和下沉消费领域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2、银河证券:AI应用持续推进 游戏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底层大模型能力的不断迭代,当前AI应用已经初步具备了的发展的技术基础。AI在各个行业试水的不断展开,AI应用落地将对多数行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其中,B端商业化进展加快在传媒板块的映射较为明显,观察到海外AI技术起步较早,且应用商业化落地相对成熟。此外,游戏市场2024年暑期以来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主要游戏大厂的重点新游上线表现都较为亮眼。考虑到后期游戏流水的收入递延效应以及新上线新游的优秀表现有望延续, 2025年这些公司业绩将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3、中信证券:理顺储能价格机制 国内储能有望高速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136号文件,储能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模式。据测算,目前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下储能项目基本具备盈利性。考虑到国家层面可能推出针对储能等调节性资源的容量电价机制,储能项目收入的确定性将大幅增强,对于国央企等客户投资决策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测算,在储能100元/kW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中信证券认为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看好储能产业链相关的头部厂商。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