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在经济乐观情绪升温与“资金过剩、资产稀缺”的双重作用下,债券定价机制逐渐扭曲,如今债券投资者为承担违约风险所要求的补偿,已降至多年来最低水平。
衡量高风险资产与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之间收益率差异的信用利差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收窄。背后原因在于,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性处于低位,这促使投资者纷纷追逐更高“票息收益”资产,投资标的从公司债延伸至新兴市场货币等多个领域。
具体来看,美元计价的投资级公司债所支付的额外利息,已接近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最低水平;风险最高的银行债券,其价格也罕见地升至高位;更有少数发债主体的债券收益率甚至低于美国国债,出现了史上首次利差倒挂现象。
除企业基本面有所改善的客观因素外,银行家和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另一关键推手是大量投资者资金涌入固定收益市场。若以过去十年的标准衡量,当前债券的绝对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这吸引了养老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入场,锁定相对可观的收益。
“目前有海量资金在追逐金融资产,” DoubleLine Capital全球发达市场信贷主管Robert Cohen表示,“所有人都在寻找划算的投资标的,而那些优质标的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
截至周三,全球投资级公司债的风险溢价已降至81个基点,接近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过去五年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16个基点。
部分债券定价重估的确反映了基本面的改善:多项数据显示,企业当前有充足能力支付利息并偿还到期债务;与此同时,全球多数主要央行正处于降息周期,这进一步减轻了发债主体的偿债压力。
不过,信贷利差收窄也受到技术性因素的显著推动。近年来债券绝对收益率的上升,催生了一批旨在捕捉高收益机会的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市场供需平衡因此发生倾斜。
此外,被动吸纳全市场债券的信贷指数型基金、以收益为核心的固定期限基金规模持续扩大,这一趋势或在不断拉平不同债券的收益率差异;保险公司也在将公司债打包成年金产品出售给退休人群,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债券的需求。
对于警惕当前高估值风险的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耐心的考验。他们或许会选择退出这场“资金过剩、资产稀缺”的风险狂欢,但只要市场波动性维持低位,他们就只能持有低收益资产,这将对整体投资回报造成拖累。
FOMO情绪主导市场
目前来看,“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正主导投资者情绪。这种心态在全资产类别中蔓延——全球股指、黄金、比特币等资产均攀升至历史高位。
“尽管在我们看来,信贷市场的大部分资产估值已偏高,但仍有大量投资者在想方设法提高收益,”Nedgroup Investments高级基金经理Alexandra Ralph表示,“对于追求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公开、高流动性的信贷市场仍是相对优质的选择。”
花旗策略师Daniel Sorid指出,若采用“固定信贷配置比例”的退休基金策略,当利率上升且股市上涨时,自然操作会是卖出股票、买入债券以实现资产再平衡。
“股票走强与收益率攀升共同推动美国目标日期策略资金大规模转向更广泛的固定收益资产,”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追逐收益的狂热在安联保险集团的发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家机构发行12.5亿美元永久债券,创下今年金融业利差新低,却仍获得125亿美元超额认购。
繁荣与隐忧并存
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本月早些时候,新兴市场发行体美元债券的风险溢价跌破260个基点,为2013年以来首次。
彭博指数则显示,本周初亚洲投资级美元债券利差收窄至60个基点,创下历史最低水平,不足过去十年平均值的一半;此外,高收益债(垃圾债)相对投资级债券的额外收益率,也接近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
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英仕曼集团全权委托新兴市场债券策略主管Guillermo Osses对当前“无差别买入”的市场行为表达了担忧。
“当市场不再区分‘信用资质良好的发债主体’与‘潜在风险主体’时,这通常意味着,推动资产定价的是流动性环境,而非经济现实,” Osses表示。
这种市场状态,使得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几乎毫无缓冲空间——近期美国就业数据释放经济放缓信号,服务业景气度也持续走弱,这些都可能成为市场转向的导火索。
安本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市场资深人士Luke Hickmore预测,美国经济可能在明年开始“出现裂痕”,未来12个月内,投资级公司债的风险溢价或从当前水平(彭博指数显示周二为76个基点)扩大至130-140个基点。
“目前市场的繁荣景象固然诱人,利差甚至可能进一步收窄,但整体形势已十分脆弱,” Hickmore警示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