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了长达两个小时四十多分钟的小范围会谈,这是两国领导人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近10年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
尽管双方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释放了接近达成协议的积极信号,但核心议题的实质性分歧仍导致谈判陷入僵局。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破冰之旅”,最终以“未达成任何协议收场”,暴露出美俄关系结构性矛盾的顽固性。
核心议题的“不可能三角”
本次会谈的核心议题聚焦于乌克兰危机,尤其是领土交换问题。特朗普在启程前明确表示乌克兰将自行决定是否与俄罗斯进行领土交换,并强调“我不是来替乌克兰谈判的”。这一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含美国对乌主权的有限承认——既不愿承担直接谈判责任,又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推动停火。而俄方立场更为强硬,俄外交部明确表示俄联邦领土结构已载入宪法,并强调鉴于俄军目前在战场上的优势,不会考虑软化谈判立场。这种立场对立形成了乌克兰主权-俄罗斯安全关切-美国战略利益的“不可能三角”。
普京在会谈中提出俄美协议应成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起点,并强调所有根本原因必须消除,俄罗斯的所有关切也必须得到考虑。这一表述暗含对北约东扩、乌克兰军事化等问题的深层不满。而特朗普虽表示乌克兰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但未对俄方核心关切作出实质性回应,仅承诺将致电泽连斯基通报情况。
这种各说各话的谈判模式,折射出双方对危机根源的认知差异——俄方视乌克兰问题为地缘安全问题,美方则将其定义为民主与威权的对抗。
谈判框架的“形式困境”
会谈形式的戏剧性变化揭示了双方的策略博弈。原计划的一对一会谈在最后时刻改为三对三模式,美方由特朗普、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组成,俄方则由普京、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出席。这种调整表面上是为增加谈判专业性,实则反映了双方的谨慎态度:特朗普需要避免重蹈赫尔辛基共识的国内政治风险,普京则希望通过外交团队强化立场一致性。
谈判进程中,特朗普多次使用下棋比喻,暗示其策略性试探意图。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双方尚未达成协议,但有很好的机会,并表示预计将很快再次与普京会晤。
这种以退为进的战术,试图通过释放积极信号维持谈判窗口,但普京的回应更为务实。俄方强调俄美之后或将达成的协议能够为乌克兰的和平铺平道路,但同时警告乌克兰和欧洲不要试图破坏会谈。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既展示了谈判诚意,也暗含对第三方干预的不满。
外部力量的连锁牵制
乌克兰和欧洲的立场构成了谈判的外部硬约束。泽连斯基在会谈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强调任何涉乌决策乌方必须参与其中,并表示期待开启乌美俄三方对话。这种诉求得到欧洲的强力支持,德法英等国在会谈前与特朗普举行视频会议,明确提出乌方必须直接参与和平解决,若俄方不同意停火则应加强制裁的五项共识。这种欧洲-乌克兰统一战线迫使美国在谈判中难以单方面妥协。
经济合作议题的象征性博弈也凸显了外部制约。俄方在会谈中提出恢复美俄航班、推进商业投资等建议,但特朗普政府受制于国内对俄制裁法案,仅能以商业潜力巨大等模糊表述回应。
这种经济牌的有限效果,反映出美俄关系正常化面临的结构性障碍——在乌克兰危机未解决前,任何实质性经济合作都难以突破政治禁忌。
战略互信的历史性赤字
会谈的无果而终,本质上是美俄战略互信长期赤字的集中爆发。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到2022年俄乌冲突,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对抗持续升级。
尽管2025年5月的电话会谈曾达成起草和平协议备忘录的共识,但随后的战场形势变化(如俄军占领波克罗夫斯克)削弱了协议基础。这种战场决定谈判桌的逻辑,使得俄方在领土问题上更趋强硬。
军控领域的博弈进一步恶化了互信环境。《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实质性失效、美俄相继退出《中导条约》,使得全球军控体系濒临崩塌。
会谈中,普京提及若达成进攻性战略武器管控协议将为世界和平创造条件,但特朗普政府更关注短期地缘利益,对长期军控框架缺乏兴趣。这种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使得双方在关键领域的合作空间持续收窄。
未来博弈的有限窗口期
尽管此次会谈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双方仍为后续谈判保留了空间。特朗普表示下次会晤可能有泽连斯基参与,普京则提议下一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这种三方会谈的设想,若能落实可能为危机解决提供新路径,但需突破两个关键障碍:一是乌克兰对领土问题的绝对否决权,二是欧洲对安全保障方案的主导权。
值得注意的是,会谈的象征意义远超实际成果。对于特朗普而言,此次会晤为其交易艺术外交提供了舞台,有助于转移国内政治压力;对于普京而言,突破西方外交孤立本身就是重大胜利。
这种仪式性外交的延续,或将成为美俄关系斗而不破的新常态。但正如专家指出的,一次元首会晤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与美俄结构性矛盾的顽固性,注定了这场博弈将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党委书记、副总编辑,二级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