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资本永不眠:全球 24 小时交易时代的暗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5-08-20 23:37:49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 2025 年中期业绩会议上的表态,如一颗投入金融湖中的石子,激起全球市场对 "全天候交易" 的热烈讨论。当纳斯达克宣布拟于 2026 年下半年推出每周 5 天 24 小时交易机制时,这场由时间维度引发的全球金融暗战已悄然升级。

24 小时交易机制不仅是延长营业时间的简单变革,更是对资本市场运行逻辑的重构,其背后涉及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重塑、投资领域的边界拓展以及交易所竞争策略的深层调整。

国际市场的 24 小时交易先例:从试水到全面铺开

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对 24 小时交易的探索已从零星试水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美国市场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先锋 —— 纳斯达克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推出每周 5 天、每天 24 小时的股票交易服务,覆盖所有美股、ETF 及封闭式基金,目前正等待监管批准并与行业协调。其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不甘示弱,已申请将旗下全电子化交易所 NYSE Arca 的交易时间延长至每个工作日 22 小时(美东时间凌晨 1:30 至深夜 23:30),涵盖股票、ETF 等品种,且这一申请已获美国 SEC 批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则在 2025 年 2 月宣布计划推出 24 小时交易,与纳斯达克形成同步推进之势。

欧洲市场虽稍显谨慎,但变革的暗流同样汹涌。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正在研究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包括所需技术以及监管方面的影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LSEG"确实在认真考虑此事,不论是实行 24 小时交易还是延长交易时段"。亚洲市场中,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已于 2024 年 11 月将收盘时间从当地时间下午 3 点延长到下午 3 点半,全天股票交易时间延长至总计 5.5 小时,这是其自 1954 年以来首次调整交易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市场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7×24 小时交易,Kraken 等平台推出的 "xStocks" 产品将苹果、特斯拉等美股代币化,支持全天候操作,为传统金融市场提供了变革参考。

24 小时交易的适用版图:从期货扩展至股票与衍生品全域

24 小时交易机制的适用领域已突破期货局限,正向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全面拓展。传统认知中,期货市场因价格波动连续性强,早已存在夜间交易时段,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原油期货交易时间覆盖全球主要时区。但当前变革的核心在于股票及衍生品市场的全天候化。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计划明确涵盖股票、ETF 等权益类资产,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 24 小时交易计划则将衍生品纳入版图。更具突破性的是区块链技术推动的资产代币化浪潮 ——Kraken 的 xStocks 产品基于 Solana 区块链,将 50 余种美股和 ETF 转化为代币化资产,支持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时交易,并可与加密货币、法币无缝兑换。Robinhood 则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 Arbitrum 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 200 种美股和 ETF 的 24 小时交易,并计划扩展至私有公司股票。这些创新实践表明,24 小时交易机制已从单一的期货品种扩展到股票、ETF、期权等多元化投资领域,形成覆盖现货与衍生品的全域交易网络。

纳斯达克的战略考量与港交所的跟进意义

纳斯达克推进 24 小时交易的动因源于三重压力:客户需求的全球化、竞争格局的白热化与技术变革的倒逼。

数据显示,2024 年亚太地区占美股非传统时段交易量的 63%,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股票总额较 2019 年翻倍,全天候交易能更好满足东京、香港等地投资者的需求。

同时,另类交易系统(如 Blue Ocean)通过盘前盘后交易抢占市场份额,2025 年非传统时段日均交易量已突破 17 亿股,纳斯达克需通过延长交易时间巩固市场地位。此外,外汇、加密货币等市场 24 小时交易的成功运营,也让传统股票市场意识到 "时间差" 可能导致流动性流失。

港交所跟进研究 24 小时交易机制则具有更深层的战略意义。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金融枢纽,香港目前的交易时间仅为 5.5 小时(9:30-16:00,含午休),明显短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实施 24 小时交易将使港股与欧美市场形成无缝衔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停留,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全天候运行的交易平台将增强离岸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从技术准备看,港交所的交易系统在 2025 年底前将可以支持 T 1 结算周期,为全天候交易奠定基础。但陈翊庭也强调,港交所将 "秉持审慎渐进原则,在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需待交易系统升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天候未来

24 小时交易机制的推广将重塑金融市场生态。理论上,它能提升市场效率,使突发财报、地缘冲突等重大事件得到即时消化,减少开盘跳空风险;也能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尤其是偏好非传统时段交易的年轻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但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非核心时段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失真,高频交易机构可能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夜间市场,散户因信息滞后易受损失。

对港交所而言,24 小时交易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伦敦股市交易时间达 8.5 小时,美国股市通过盘前盘后交易基本实现 24 小时覆盖,香港若不跟进可能被边缘化。但实施路径仍需谨慎,短期内可能先延长至 18:00 与欧洲早市重叠,而非一步到位。

无论如何,这场由时间引发的金融革命已不可逆,资本的 "永动机" 即将启动,而如何在效率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全球交易所共同面对的命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