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的顶点,是航空级的起点。”8月18日,在谈到航空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时,正力新能(03677.HK)总经理陈继程说,相比汽车动力电池,航空电池必然要用到更先进的材料,由于航空级电池的安全也要求更高,研发可以“反哺”汽车等其他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
在汽车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以后,正力新能向技术难度更高的航空电池发展。2025年8月18日,该公司在常熟总部召开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当天下午,陈继程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
陈继程认为,当前破解动力电池的“内卷”,更加需要“卷技术、卷价值”,而航空电池技术要求更高,可以反过来助推其他电池的技术发展。
“动力电池定位在飞机跟汽车,本身是不矛盾的。”陈继程认为,电动飞机的国产化经验可反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该公司的航空电池技术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而电动飞机的轻量化设计经验可助力其他高端制造领域升级,通过技术交叉融合,带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他称,航空电池整体研发制造,实际上是会让车规级电池受益的,比如航空电池涉及到更多的潜在安全边界,在航空级得到识别的话,实际上也可以应用到车规级,航空电池跟车规级的电池安全原则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
“电动航空目前是运营性质为主,而且前期投资比较大,所以对于飞行器的运营效率要求极高,肯定不希望出现飞机等着充电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对于充电速度的要求非常高。”陈继程表示,通过材料、电芯与系统的协同创新,航空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传统动力电池,大幅减轻电池重量,提升电动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同时为飞行器设计提供更多空间灵活性,通过材料体系和电芯设计的优化,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输出,可以解决传统电池“能量密度与功率性能难以兼得”的难题。
陈继程表示,电动航空的发展与低空经济崛起紧密相连,而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的动力系统是低空经济落地的核心前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