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革命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2025年,全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持续领跑,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突破60%,叠加政策端对能源绿色转型的坚定支持,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迈入全新阶段。
从行业趋势看,我国能源转型投资规模已跃居全球首位,各地“十五五”前期规划亦进一步强化绿色能源的战略地位。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为具备技术积累和场景落地能力的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此背景下,港华智慧能源(01083)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市燃气及综合能源服务商,紧抓行业机遇,在传统燃气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加速可再生能源及零碳解决方案的布局,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可圈可点。
据公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04.37亿港元,业务核心利润同比增长2%至7.19 亿港元。在计入非经营性损益后,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至7.58亿港元。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公司转型重点的再生能源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该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5%,达到1.72亿港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公司更是首次派发中期股息,积极回馈股东。据公告显示,公司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城燃业务铸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格局,国内天然气市场偏弱震荡为主。据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9%。有分析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再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受气温偏暖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今年1-4月,国内气温整体偏暖,季节性调峰需求未能兑现,居民采暖用气量未明显提振;此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替代效应增强等也削弱了工业与化工领域用气需求的提升。
虽然行业需求放缓,但公司深耕存量市场,推动燃气替代蒸汽、电力等能源。上半年新开发55个大客户,年用气规模2亿方。与此同时,“燃气 ”业务快速增长,积极布局能源托管、工业节能等新领域,上半年能源销量6.9亿kWh(等值天然气7,000万方)。公司上半年燃气销售量保持平稳,相较于同期全国天然气消费量0.9%的下滑,公司业绩的韧性凸显。
今年上半年,顺价机制持续推进。据统计,2022年至2025年7月,全国187个(占比64%)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居民顺价,提价幅度为0.21元/方。随着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落地,更多的地区实现终端销售价格顺价,行业销气毛差逐渐修复,进一步支撑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此,天风证券指出,随着天然气成本下降和国内顺价程度加深,城燃公司毛差有望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价差提升了0.01元人民币/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公司还持续深化气源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多元化采购渠道布局,显著提升了天然气供应的自主可控能力。特别是在季节性用气高峰期间,公司充分发挥储气调峰设施效能,有效保障了稳定供应,同时通过科学的成本管控机制,实现了终端气价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游资源端,公司创新采用"长期协议 现货采购"的多元化采购策略,与北美、中东、澳洲等全球主要产区建立稳定合作,年LNG长期协议量达150万吨。同时深化与"三桶油"的统谈分签合作,并携手国家管网集团在接收站使用、储气库运营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形成立体化资源保障网络。
在下游市场端,公司创新推出"商务运营 增值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依托智能化调度平台实现多气源高效配置。这一全产业链布局不仅确保了资源稳定供应,更助力城燃企业实现气源自主采购和市场化运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中游储运环节,公司重点打造了常州金坛盐穴储气库这一战略性基础设施,已为长三角35家城燃企业累计供气超7亿立方米。通过统筹华东、华南、华北等多地接收设施,公司构建了高效的资源进口网络,2023年成功实现自主进口首船LNG,并积极参与国家管网LNG船货拼单业务,显著提升运营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期内,港华智慧能源储气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6月,公司金坛盐穴储气库二期首批气井正式投运,标志着这一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城市燃气调峰项目进入新阶段。二期工程于2019年启动,规划建设15口储气井,建成后将具备360万立方米/日的注气能力和1000万立方米/日的采气能力。此次投运的1号井场包含2口储气井,满负荷工作气量达4751万立方米。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天然气调峰设施,金坛储气库自投运以来在保障区域供气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该项目的持续推进不仅展现了公司在储气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更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后续工程逐步完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华东地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为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可见,港华智慧能源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已建立起覆盖资源采购、运输、接收全链条的供应体系,不仅有效保障了资源供应的稳定性,也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预计2025年公司的统筹气量将达60亿方,到2030年这一数值将进一步增长至100亿方。与此同时,公司的自主气源比重也将从2024年的17%增长至2030年的23%。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气源结构,进一步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业务驱动增长
在可再生能源业务方面,经过“2022年签约、2023年并网、2024年看到成果”的发展,该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为响应国内工业园区及工商业客户在减碳降耗、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核心需求,港华智慧能源创新性地打造了集"定制规划、低碳供能、绿色节能、数智赋能、碳电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能源服务体系。公司以"零碳智慧工业园区"作为战略突破口,通过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等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24个省份布局过千个智慧能源项目,重点聚焦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20个高耗能行业,客户群体涵盖大型央企、地方国企以及优质民营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的发展目标,这一政策导向与公司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为业务拓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司将依托已有基础,不断创新打造更多高品质的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在加速推动零碳园区解决方案的发展的同时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而在这些工业园区中,公司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投资建设屋顶光伏,供应绿色能源。目前港华智慧能源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已达2.6吉瓦,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并网280MW。此外,公司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达260兆瓦时。二是大力推广“能源即服务”(Energy as a Service, EaaS)项目,为客户提供“光伏 储能 售电”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当中涵盖光伏、储能、充换电、碳交易、电力交易、工程及运维、节能、数字化等综合减碳服务。
与此同时,期内,公司的AuM互利合作也在不断深化。继今年1月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了“零碳智慧1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后,今年6月4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零碳智慧2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此次发行规模为4.70亿元人民币,优先级票面利率2.2%,是50亿元储架额度内的第二期发行。产品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头部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龙头券商、信托、国有投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的积极认购。全场认购倍数2.4倍,体现了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综合能源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这种模式下,公司一方面可以控制早期投资风险,不断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另一方面,这些光伏资产,配合储能和售电又会形成更大的收益。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融资规模已达19亿元人民币,以保障光伏和储能投资。未来随着融资管道的不断扩宽,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也被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小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碳达峰行动启动的衔接之年。值此之际,公司凭借"城燃业务稳基业,可再生能源拓未来"的双轨发展战略,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
在传统燃气领域,公司通过构建多元化气源供应体系和智能化储气调峰设施,不仅有效应对了季节性需求波动,更实现了毛差水平的持续改善,彰显了其卓越的运营能力。而在可再生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三年三步走"的战略布局。目前,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和EaaS创新服务模式已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转型成效显著。
可见在能源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港华智慧能源通过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扎实的业务布局,不仅实现了当期业绩的稳健表现,更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五"规划对绿色能源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公司有望在能源转型浪潮中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