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车企的影响现在难以量化。日本丰田汽车(TM.US)和本田汽车(HMC.US)如今预计,今年合计将承受超125亿美元的冲击。但政策细则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假设前提,意味着这些预测随时可能再度变脸。这也让车企更难果断下定决心采取涨价等措施。
周三,由于美国对日本商品征收的关税低于此前担忧,本田将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上调至7000亿日元(约合47.6亿美元),这仍较去年盈利水平低40%。
市值2370亿美元的竞争对手丰田周四也公布了当前财季预期,预计年度营业利润将下滑三分之一。两家车企的股价对此消息反应平淡,暗示美国关税的影响虽令人痛苦,但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问题在于,企业和投资者在得出这些预测时,不得不自行填补诸多关键空白。美日贸易协议虽将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之前威胁的27.5%降至15%,但协议尚未形成书面文件,细节仍可能变更。本田假设新税率将于9月生效,而丰田的测算则基于8月生效的前提。
两家公司还均将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整车的关税设定为25%(它们在这两个国家生产大量销往美国的汽车),同时假设从这些地区进口的零部件可获豁免。但这些假设也可能落空: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上月表示,总统“绝对”会重新谈判《美墨加协定》。
这种不确定性让车企应对关税的举措,无论是调整生产线、转移供应链还是提高价格,都变得格外危险。据管理层透露,本田正考虑通过增加工厂班次扩大美国产能,日经新闻报道称其还计划外包部分生产至日产汽车的美国工厂。
但这可能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同时迫使企业更急切地为电池、电机等关键日本产零部件寻找替代供应源。因此,本田社长Toshihiro Mibe希望谨慎行事、再做决断,这一点不难理解。
与此同时,丰田对关税引发的涨价问题保持沉默,其业绩指引中也未纳入涨价因素。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多数行业同行都选择按兵不动:率先涨价的企业可能失去市场份额,甚至可能触怒特朗普。而且一旦企业确定涨价,就极难再降回去。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最新预测及其背后的假设都不能太过当真。这让车企和股东们如同在巨大的盲区中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