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收入与利润双增长”的公告,将在啤酒板块不那么“显眼”的香港生力啤(00236)推向了二级市场的“镁光灯”下。
7月29日,香港生力啤股价早盘强势飙升,股价一度涨超38%,而后该股急需高位运行,截止收盘,其股价涨幅为30%,报于1.3港元。对于长期低调的香港生力啤来说,此次股价走势无疑引人侧目。
从消息面来看,公司股价大幅飙升或主要得益于业绩大幅向好这一消息刺激。7月28日,香港生力啤披露2025年中期报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3.9亿港元,同比增长3.22%;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4964.4万港元,同比增长31.97%。公告还称,公司上半年本地总销量下跌4%,与整体啤酒行业4%的跌幅相若。然而,受惠于出口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总销量增加了14%。
那么,走出行业颓势的香港生力啤,究竟做对了什么?
逆转2024年颓势,盈利重回增长轨道
对比2024年业绩表现来看,此次香港生力啤收入与利润双增长对股价带来的正反馈效应可谓不小。
2024年,香港生力啤业绩表现不佳,全年综合收入为7.11亿港元,同比下跌4.1%,毛利为2.66亿港元,同比下降6.8%。另外,期内公司综合净亏损为1891.5万港元(主因华南出口量及利润率下滑,叠加非现金减值亏损9000万港元)。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香港啤酒行业整体下跌3.3%,香港生力啤在香港本地的总销量下降了6%,不过受惠于出口销量的增长,香港业务整体销量录得2.9%增长。其生力广东的国内销量小幅增长3.3%,但出口销量下降了1.6%。
而相较于2024年的业绩颓势,这一次2025年中期报有几大明显的边际向好亮点。
一是,销量结构性突破,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
2025年上半年,虽然香港生力啤本地销量承压,即香港本地销量下跌4%,与整体啤酒行业跌幅持平,主因本地消费疲软及出境旅游分流需求。但通过调整出口策略(如优化定价、拓展新市场),出口利润显著改善,抵消了本地销量下滑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出口销量大幅增长,推动总销量同比上升14%,故而促使出口业务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二是,品牌营销与产品创新逐步生效。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推出“坚香港坚生力”电视广告强化本地情感联结,并借限量版罐装、KOL合作及社交媒体活动(如生力白啤x黑啤推广)提升年轻消费者触达率。对比2024年仅依赖传统渠道促销,2025年营销策略更立体,助力毛利率提升。期内,公司毛利率达39.9%,较2024年同期的36.9%提升3个百分点,反映产品结构改善等特质。
除此之外,2025年上半年香港生力啤成本管控成效也进一步凸显。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成本降低与租赁收入增加,推动利润率有所扩张。相较于2024年因营运成本上涨导致华南利润停滞,2025年成本优化成为盈利增长关键支撑。
基于上来看,随着销量上升、出口利润改善、固定成本降低,及租赁收入增加,香港生力啤的经营盈利出现了显著攀升。而对比2024年的业绩颓势,此次盈利重回增长轨道无疑也加大了投资者对其投资兴趣。
总量饱和,高端化和“出海”成破局关键?
纵观近些年的啤酒行业发展史,结合量价复盘,不难发现,总量啤酒格局已定,低价竞争无法带来增量与吨价增长(通过提价),高端化升级是实现我国啤酒行业价增的长期源动力。
与此同时,伴随着啤酒高端化进程迈入一个新的 “新阶段”—— 啤企高端化竞争更加激烈,8 元价位成为竞争主战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 3521.3 万千升,同比下降 0.6%。在这其中,中国高端啤酒市场规模仍保持攀升态势,预计 2024 年将达 2800 亿元,占整体大盘的 40%。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端啤酒市场逐渐成为行业价增的源动力,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啤酒龙头纷纷加剧在高端化市场的挖掘。
反观香港啤酒市场,亦面临同样的生存处境:即市场总量饱和,高端化趋势愈发明显。
据此前财报披露,香港啤酒市场规模整体呈下滑趋势,2024年香港啤酒行业整体销量录得3.3%的下跌,作为香港本土主要啤酒品牌的生力啤酒,其2024年在香港本地的总销量下降了6%,反映出香港啤酒市场整体需求有所萎缩。
其中,消费需求高端化、个性化特征愈发明显。具体来看,消费者对啤酒品质和口感要求不断提高,高品质的特色化和创新型啤酒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精酿啤酒逐渐受到追捧,以其纯正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同时低酒精和无酒精啤酒也逐渐成为新的市场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健康意识较强消费者的关注。
除此之外,香港啤酒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啤酒巨头如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等纷纷加码高端市场,通过推出新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手段,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新兴的高端啤酒品牌如精酿啤酒等,也以其个性化特点成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香港生力啤也凭借着本土品牌情感认同、差异化产品策略以及出口业务能力找寻到了新增长空间。
具体而言,在本土品牌情感认同上,公司创立于1948年,是香港历史符号之一,"蓝妹啤酒"等子品牌在本地中老年群体中有忠诚度。近年来,随着香港"本地情怀"消费兴起,可通过联名老字号、港式餐饮强化本土身份认同。
在差异化产品策略上,公司主打"生力清啤"等东南亚风味啤酒,与主流拉格形成差异;精酿线(如"生力白啤")尝试吸引年轻客群。同时,公司还可通过开发无醇啤酒、低卡产品迎合健康潮流(香港政府推动减糖政策)。
另外,由于生力啤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粤港地区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公司还可以充分挖掘东南亚市场潜力。近年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收入贡献均超过半壁江山。但受啤酒销售半径所限,专注于粤港两地的生力啤在华南区域面临珠江啤酒等龙头企业的竞争压力。故此,香港生力啤可借助菲律宾生力集团渠道拓展东南亚(越南、泰国啤酒消费高增长),减轻对香港依赖。
综上来看,此次公司业绩大幅向好,显而易见是香港生力啤此次股价飙升的“催化剂”。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需观察公司品牌年轻化及东南亚拓展进度,若转型失败,公司可能面临进一步“边缘化”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