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对话世卫官员:气候变化加剧病媒疾病扩散,但全球应对资金不足

发布时间:2025-07-26 09:37:36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重塑西太平洋区域的疾病模式,加剧了病媒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高温和空气污染也让非传染性疾病形势更加严峻。”

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期间,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下简称“世卫”)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皮乌卡拉(Saia Ma’u Piukala)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

他表示,据世卫估计,在2030年至2050年期间,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每年额外增加25万人死亡。尽管西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在全球排放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却由于高度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原因,该区域公共卫生体系显得尤为脆弱。气候变化正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国家带来广泛的卫生风险。

同日,世卫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年前席卷全球的蚊媒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长期疲乏,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极少数情况下可致命。

目前,亚洲、欧洲多地已报告病例。在中国,广东、北京等地疾控已相继报告输入病例。

之所以今夏基孔肯雅热病例数在非热带地区上升明显,多名国内临床专家均指出,这与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化和人群流动等因素有关。

除了基孔肯雅热病毒,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皮乌卡拉提示称,需要引起重视的病媒传播疾病还包括登革热和疟疾等。

由于这些疾病此前多年鲜少在全球非热带国家和地区暴发过相关疫情,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暴露出诸多短板。

一方面是已上市疫苗供给不均、保护效力不足,下一代疫苗研发周期长,缺少有效病因治疗手段。就基孔肯雅热病毒而言,全球有两种疫苗面世,其中一种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减毒活疫苗,因其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已暂停对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另一种病毒样颗粒疫苗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这两款疫苗在中国目前均暂无供应;而对于另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病媒传染病——疟疾,目前已获批上市的疫苗12个月内的保护效力均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注射加强针来维持免疫力。

另一方面是整合气候与健康等多部门的协同监测网络和人畜共患病的预警体系有待完善。

“加强预警和响应能力对于预测疾病模式变化、保护弱势群体以及指导有效的政策行动至关重要。” 皮乌卡拉表示。在他看来,从气象、疾病监测、昆虫学等多个来源获取可靠数据,是获得更准确预警预测的关键。现有大量数据可用于建立预警系统,帮助精准预测疾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但他同时提到,现阶段,如何及时获取并以易于使用的形式来呈现这些数据,仍是一个挑战。所以,从技术角度看,需要确保各系统所使用的术语和语义的标准统一。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为气候与健康相关监测体系完善提供机遇。皮乌卡拉说,鉴于数据大多已数字化,人们拥有独特的机会将数据与人工智能(AI)等令人兴奋的新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实现更强大的预测建模,并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平台,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

与此同时,皮乌卡拉还认为,需要尽早投资于标准制定。这些标准是实现多数据来源的预警系统互通的关键。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还需要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法律和治理标准。

中国已在这些工作中取得进展。比如,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改进传染病预防监测预警报告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该法明确,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监测哨点,拓展监测症状,强化联动监测、医防协同,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皮乌卡拉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加强疾病监测中的作为。他同时提到,中国已开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投资于绿色卫生基础设施。中国去年发布的《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还为卫生、环境、气象及其他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多部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类健康。这些中国经验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乌卡拉进一步呼吁,一方面,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卫生筹资,用可靠和可持续的卫生筹资模式去赋能初级卫生保健,确保基本药品和疫苗的可负担性,尤其是让弱势人群可以公平地获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应该在气候融资中,优先考虑健康议题。

此前,世卫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列为战略目标,并多次呼吁各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加入健康适应的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将健康更好地纳入气候政策全程。

“在全球气候融资中,健康议题仍未得到优先考虑。尽管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证据日益增多,但多边气候融资中用于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资金比例不足1%。健康问题持续被视为次要后果,而非气候行动或气候韧性的核心支柱。” 皮乌卡拉说。

展望未来,皮乌卡拉期待,全球气候融资中的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四个健康领域:一是加强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地区(如小岛屿国家、偏远地区和城市非正规住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二是开发整合卫生与气候数据的监测预警系统,以便更早发现和应对风险;三是加强卫生人才能力建设,特别是在气候敏感性疾病的预防、防范和应急响应方面;四是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并加强具有韧性的卫生设施的韧性基础设施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