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度掀起“去激光雷达”热潮,为了降本或提升研发效率,选择取消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方案。然而,理想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2025年,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正式发布,全系标配ATL全天候激光雷达,使AD Pro的主动安全能力向AD Max看齐。
理想汽车将安全门槛拉齐全系车型,重新定义智能安全标准。而这一决策背后,是理想汽车对“安全优先级”的诠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认为,安全是决定用户选择一个品牌的底线,他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用户选择品牌的关键因素。李想曾指出,传统车企通常注重展示被动安全,而新能源汽车时代则更注重主动安全,主动安全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车厂自研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的体现。
为何标配激光雷达
在多数车企眼中,激光雷达的价值是为了提升辅助驾驶能力,而理想汽车将激光雷达作为隐形安全气囊。AD Pro平台加上激光雷达是为了安全,并将安全性与AD Max平台拉齐,这一思考最初由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提出。
2024年初,理想用两周的时间论证AD Pro平台加上激光雷达的用户价值,理想主动安全团队对比了两个平台的事故率。数据显示,带激光雷达版本的车型能减少20%-30%的事故率,这一用户价值远超激光雷达的成本。AD Pro平台除了增加ATL全天候激光雷达外,还增加了800万像素的长焦摄像头,辅助驾驶芯片更换为算力更高的地平线全新一代征程®6M芯片,Pro带来最强主动安全,看齐Max。
另一方面,激光雷达能提供更好的夜间安全。
“中国路况与国外不一样,夜路上有时会遇到尾灯坏掉的大货车。摄像头在这种环境下看到的距离只有100米,而激光雷达是200米。”李想在一次访谈中表示。
一直以来,特斯拉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坚定视觉方案,通过提升算力、算法和模型训练,实现自动驾驶感知功能,而多数车企选择了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激光雷达。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达虽感知效果更佳,但成本相对较高。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提升安全性,没有激光雷达不影响基础能力。比如,特斯拉FSD已经进入国内,其基础能力(安全性、舒适性、拟人性)非常强。但在极端场景下,比如夜晚逆光下遇到静止的黑衣人,这种确实是视觉弱视的场景,加上激光雷达肯定有用。因此,对于L3、L4级别自动驾驶,需综合考虑技术及其他因素,权衡是否配备激光雷达,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极端场景时。
第三方测试显示,纯视觉方案对侧翻车辆、散落建材等非标准物体的识别成功率不足60%,而激光雷达凭借点云成像,能精准捕捉物体的三维轮廓。以理想汽车L系列智能焕新版全系标配的ATL全天候激光雷达为例,其搭载了理想与禾赛联合开发的全球首个激光雷达智能点云解析引擎,搭载禾赛首创智能滤噪算法,让智能汽车感知到的视野更清晰,有效减少系统误识别和误触发,还能大幅降低雨雾天气对激光雷达的干扰,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感知力;智能变焦,实时多模式切换,最大120°超广视野和200米超远距探测能力;智能分区扫描,关键区域点云加密,分辨率提升2.5倍,目标更清晰;新增加的800万长焦摄像头,可实现30°视野内200米可视范围,视距更远。
理想安全研究院数据显示,其用户高频遭遇的20类高危场景中,有17类需要激光雷达的辅助。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不能让用户成为算法迭代的测试样本,激光雷达是为中国路况定制的安全冗余。2024年推送的“120公里全黑夜AEB刹停”功能,正是依赖激光雷达的远距离高精度感知,AES自动紧急避让等近10个重磅功能,将用户事故率降低了15%-20%。
正如行业观察所言,纯视觉方案的优势在于算法进化,而多传感器融合的核心是“安全冗余”。理想汽车的选择,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博弈,更是对“汽车安全边界”的再探索——当激光雷达从“选配”变为“标配”,其背后是一个企业对“安全没有妥协空间”的信仰,以及推动行业从“功能竞争”转向“生命价值竞争”的野心。在智能驾驶的下半场,安全,才是最硬核的差异化。
安全平权
在理想车辆性能和功能的开发原则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优先级。在主被动安全技术、软硬件功能开发过程中,理想汽车的安全标准也大幅高于行业标准。
“在理想,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无需审批。”2025年5月,李想在央视直播中透露的预算原则,揭示了理想安全优先的底层逻辑。理想汽车基于近百万用户反馈的真实安全隐患案例,从危害性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积累行业首个高频高危驾驶风险场景库,超越行业安全标准。截至2025年6月12日,理想主动安全功能已累计为用户避免超730万次潜在事故,其全速域AEB、自动紧急避让AES等功能,均基于近百万用户真实隐患案例构建的“高频高危场景库”研发。
理想汽车将用户群体定位为“家庭”,这一定位深刻影响其安全策略。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家庭用户需要的不是炫酷功能,而是万无一失的安全感。理想汽车主动安全位居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全速域AEB激活、低速360度AEB、行业首发的自动紧急避让AES、同级别唯一增强型自动紧急避让AES等能力。除高速场景外,重点强化城市路口、小区通道等“高频低危但易引发伤亡”的场景,比如研发出低速360度AEB,解决倒车时的视觉盲区问题。
在主动安全方面,理想汽车技术经历了不断跃升的过程。最早一代理想ONE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供应商提供的视觉方案;2021款理想ONE时期,理想开始自研部分AEB模块;理想L9首次搭载激光雷达并应用理想自研的全功能AEB,但在一次第三方对热门产品进行的主动安全实际测试中,理想L9排名倒数第一。理想紧急成立AEB专项组,自动驾驶负责人朗咸朋将测试结果打印出来,张贴在工位上。之后,理想重新设计了技术架构,将激光雷达的信息融合进AEB,不断优化误触发率,经过2-3个月的研发,正式向用户推送了新的软件版本,性能大幅改善。
今年5月份,理想与禾赛基于对理想AD Max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推出了最新的定制产品ATL全天候激光雷达。ATL以更小的体积和更强的探测能力,实现了全天候的精准感知,同时搭载了禾赛最前沿的第四代芯片架构,采用了双核MCU,实现了 130% 的探测器灵敏度提升,可以更早看到障碍物,更早做出判断。相较理想上一代产品搭载的禾赛 AT128,ATL体积减小 60%,重量轻 60%。外露最小视窗高度仅 25 mm,约为原来的一半,最佳角分辨率达到 0.08°×0.1°,提升至原来的 2.5 倍,具备更强的小目标检测能力。在高速行驶时,ATL开启光学变焦,可实现 30° 收缩视野下,最远 200 米的测远能力,分辨率再提升一倍,为智驾预留了更充足的反应时间和安全距离。
得益于高层对安全的重视,理想主动安全在2024年推送了120公里AEB刹停、AES自动紧急避让等近10个重磅功能,将用户事故率降低了15%-20%。如今,理想汽车不仅实现AEB全速域覆盖,更首创雷达视觉融合的三轮车、异形车识别,将安全标准拉升至行业无人区。
在续航、智能座舱等配置趋于同质化后,主动安全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而激光雷达的成本曾被视为“高端专属”的标签,但理想汽车通过规模化搭载,正将其转化为家庭用车的“安全标配”。而从“高端选配”变为“全系标配”的过程,本质是安全标准的重新锚定,而主动安全才是智能驾驶的终极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