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瑞士政府与瑞士国内的最大规模银行业巨头瑞银集团(UBS.US)正在就未来应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所需的资本储备规模发生激烈对峙。这场争议源于 2023 年瑞士信贷帝国的彻底崩塌——当时瑞士政府撮合瑞银收购这家总部同样位于瑞士的银行业竞争对手。合并后的巨型金融机构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几乎令瑞士难以再自行应对类似危机。因此,瑞士政府正在不断采取措施,迫使这家银行提高资本储备。
根据最新的披露数据,瑞银或需为此筹集高达 250 亿美元,而该行高管们集体强力反对,称此举将令其资本要求超过任何全球同行,尤其是和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对比。瑞银甚至考虑若政府不让步就将总部迁出瑞士。
据了解,瑞银与瑞士政府之间激烈对峙的关键节点将在未来几周到来,届时官方将公布一份旨在防范“下一个瑞信式崩溃”的法律草案要点。预计 6月6日将正式出台供议会议员们辩论的草案纲要;拟议的法律最晚或至 2029 年才能够生效,另有技术性的规则正在制定中,并且有可能更早实施。
预计新的资本要求将影响瑞银向投资者们返还现金与股票回购的能力,甚至左右其并购活动。这一难以预测的局面已拖累其股价表现。
瑞银股价落后于欧洲同业——自2024年4月以来的百分比变化
时间线
今年6月,瑞士政府将发布修订瑞士《银行法》草案的核心内容,旨在整体加强金融监管。许多要素将赋予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更多且更广泛的权力。调整瑞银资本结构也包含其中,该初步法案需经瑞士议会通过。
2026 年上半年将出台供广泛谘询的立法草案,议会将于 2027 年辩论并进行表决,最有可能在当年底投票。议员们可将提案退回政府,迫使其重提草案。
瑞士实行直接民主,任何法案经议会通过后只要收集到足够联署签名即可发起公投,因此由于瑞士民主允许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在收集到足够的签名的情况下在公投中受到质疑,因此有可能进一步拖延。若在 2028 年举行公投,则法律或于 2029 年落地,除非被选民们否决。
瑞士政府还将在今年 6月发布一份条例草案,涉及资本质量确保措施,比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软件的处理方式。经至9月的谘询阶段后,此类措施最快可于2026年中生效。
资本改革措施
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求瑞银为其全球境外实体潜在损失计提更多的资本储备。
这源于瑞银——以及曾经的瑞士信贷,它们特殊的公司架构:许多境外子公司仍归属于上市控股公司下的核心“母行”实体。
该结构的弊端在于,若遇金融市场动荡,无法轻易隔离或出售子业务而不侵蚀母行资本。因此,Finma与瑞士央行提出将母行需匹配子公司资本储备的比例从目前的 60%大幅上提至 100%。在子公司(如投行业务)出现重大亏损时,这一做法可令母行吸收冲击或出售业务而不至于资本出清。
拟议变更旨在确保瑞银全球市场业务规模保持在瑞士经济可管理控制的范围内——即便这意味着抑制银行业绩增长。瑞银则辩称,改革等于假设其境外子公司毫无价值,属于极端情景,即便持有再多资本也难免与清算彻底隔绝,瑞银多次表示这些提议反映了最坏的情况,即无论如何,瑞银都需要解散,无论它持有多少资本。。
法律最终要求母行匹配多少子公司资本仍有待政府草案的政治辩论决定。
若需全部覆盖子公司资本,影响将十分显著,将对瑞银经营业务产生重大影响。KBW 分析师托马斯·哈莱特估算显示,该改革将迫使瑞银额外筹资约 220 亿美元,届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将从 4 月 30 日的14%升至约18%。
这些要求将叠加瑞银因更早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全球规则以及并购扩大规模而已经在补充的约200亿美元资本。
银行历来反对更高监管资本要求,因为用股本资产而非债务支持贷款活动成本更高。更高资本虽能提升安全性,却以牺牲盈利为代价。
瑞银资本率将高于同行们——截至 2024 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比例
“纯净控股”(Clean Holding)
另一个由部分议员支持的方案绕开母行严重资本化的相关问题,通过重组银行架构实现。瑞士中左翼社会民主党主张的“Clean Holding”模式要求最顶层实体直接持有瑞银旗下的全部子公司,而非现行“套娃式”的复杂结构。
此举能在业务陷入困境时更容易剥离,但或使跨司法管辖与经营层面更复杂、昂贵,也会加大在各实体间调拨现金的难度。
无形资本
条例改革的另一焦点是更新银行计量与量化所谓的递延税资产、自研内部软件等账簿上难以估值项目的方式。预期会采取更严格规则,这意味着其他条件不变时,瑞银需再筹更多资本。
瑞士央行已指出,银行在亏损年份将递延所得税资产计为资本,但在金融危机等动荡事件中这些资产价值会迅速缩水,加剧恶性循环。
过渡期
瑞士金融监管改革通常设置长达数年的过渡期,Finma首席执行官斯特凡·沃尔特表示对瑞银可接受此做法。他在3月接受采访时对彭博新闻称:“宁要正确答案并留出过渡期,也不要永远留下错误的答案。”目前尚未讨论过渡期具体时长。
投资银行规模上限
据彭博此前报道,瑞银高管建议的另一缓解方案是永久限制投行业务规模,无需大幅增资。这一提议尚未纳入立法或条例草案;即便纳入,也只是将瑞银自设上限写入瑞士法律,即只会将自我施加的限制纳入瑞士法律。瑞银已专注于较稳健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将交易与投行业务控制在风险加权资产的 25%。
政治角力
瑞士共识政治意味着无一政党可主导全部的议程。绿党、社民党和中间联盟等三党在 2023 年下议院选举中合计获约 42%选票,大体支持显著提高资本要求;绿党自由派和自由民主党立场尚不明确。
瑞士人民党是议会最大规模的单一派别,约占三分之一席位,基本上强烈反对大幅增资,这或有利于瑞银。
草案需在上下两院均获多数。若两院意见相左,可能反复回送并拖延程序。如果议会投票显示不同意草案——这很容易发生,他们将开始来回反弹该法案,进一步延长这一过程。
未来数年,瑞银管理层在争取全球财富管理与投资银行领域最核心领先地位的同时,将与各党和政府展开监管政策拉锯战役。瑞士作为全球富豪“避风港”的地位,将与其应对下一场金融危机的能力被全球金融市场重新权衡,如果瑞士监管准则过于严苛乃至推动瑞银利润迈入持续下行轨迹,不排除瑞银将总部迁出瑞士的可能性。
瑞士人民党议会领袖托马斯·艾施表示,他希望瑞银“留在瑞士”。“议会中占多数的中右翼显然不愿看到 UBS(即瑞银的英文简称) 变成 ‘Union Bank of Singapore’。”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