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观众来说,伊莎贝尔·于佩尔可能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演员之一。
这个4月,于佩尔将时间交给了中国。由她主演的话剧《樱桃园》先后在上海、北京演出;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与中国导演毕赣对谈;自4月中旬至6月底举办的2025年法国电影展映,于佩尔担任宣传大使出席大大小小的映后谈。影迷可以在许多场合捕捉到她的身影——于佩尔今年72岁,身形与情态却依旧如年轻时一般灵动。
在不少导演、演员和影评人心中,于佩尔是当今影坛演技最好的女演员。她凭借《维奥莱特·诺齐埃尔》和《钢琴教师》两度夺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凭借《女人韵事》和《冷酷祭典》两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凭借《她》获得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演员。她还曾担任过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作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的一部分,2025年法国电影展映为中国观众带来十部类型多元、风格各异的影片,其中三部影片《波尔多囚犯》《日本的西多妮》《我的罪行》由于佩尔担任主演或参演。此次影展在上海的放映将持续至5月10日。
自1972年开启表演生涯,50多年来于佩尔一直活跃在世界影坛,迄今出演过超120部作品,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高产的同时又能自由游走于各种复杂角色之间。4月27日,在上海库布里克书店举办的一场围绕于佩尔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展开的对谈中,学者、译者和影评人交换她们的看法,解析这位法国国宝级演员的银幕魅力。
将不同角色演绎得尽可能寻常
从《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中弑父的少女到《冷酷祭典》中煽动谋杀雇主的女佣,从《包法利夫人》中迷失于爱欲的艾玛到《钢琴教师》中因性压抑而自毁的艾丽卡,再到《她》中与施暴者展开心理博弈的游戏公司老板,于佩尔热衷挑战复杂而极端,表象平静、底色疯狂的人物。
于佩尔曾在采访中谈道,她喜欢扮演不寻常的角色,并将她们演绎得尽可能寻常,“因为悲剧与反常往往隐藏在常态中”。她对角色的演绎常常令受害者与掌控者的位置发生转变。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有过许多影视化版本,1991年由夏布洛尔执导、于佩尔主演的电影版,给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教授袁筱一留下了深刻印象。
袁筱一认为,小说主人公艾玛是一个执着、绝不认命的人,她的行动昭示着一种坚定和果敢,她是逆着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而行的人,于佩尔非常契合艾玛的精神气质,“于佩尔是一个适合演行动派的人,她能够在行动中呈现人的心理状态”。
和其他演员不同的是,于佩尔没有将艾玛演绎成一个固定形象的受害者,正如艾玛是这出悲剧的主导者,“她不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而是‘主动’的受害者”。在袁筱一看来,于佩尔的眼神极具“杀伤力”,这与书中描写的艾玛有着坦诚而深邃、富于魅力的眼神相互契合,于佩尔的声音不是少女的声音,而是有些低沉的接近中年的声音,“当你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跟着她走”。
于佩尔曾在采访中谈道,自己在塑造角色时,更接近一个作家而非演员。电影对她来说,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手段,“不是电影利用我,而是我利用了它”。因此,当角色烙上了于佩尔的印记之后,这部作品就可能会从导演作品变成于佩尔的作品。这种属于演员的作者性在电影《她》中得到了极大彰显。
2016年,荷兰导演保罗·范霍文与于佩尔合作了悬疑惊悚片《她》。影片中,于佩尔饰演一家游戏公司老板米歇尔,她被强暴之后没有选择报警,而是与罪犯周旋完成复仇。于佩尔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能量,逆转了主人公作为受害者的身份,成为局面的掌控者。范霍文说,他从没见过哪个演员能为影片增添这么多剧本中没有的味道。
成熟与天真的两面性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于佩尔与夏布洛尔、戈达尔、迈克尔·哈内克、洪尚秀等国际名导合作,这些导演对于佩尔的评价耐人寻味。
法国导演夏布洛尔和于佩尔合作多次,他说:“于佩尔是一个连缺点都会令我喜爱的女人,只有‘狡猾’才配得上她的圆滑之美,她将完美主义运用在残酷的黑色幽默上。”
与于佩尔合作过《钢琴教师》《快乐结局》等4部电影的奥地利导演哈内克认为,于佩尔既可以极致地表现身心受折磨的困境,同时保持着坚硬的知识分子气质,“能把两者结合得这么好的人,我没见过第二个”。
法国《解放报》评价于佩尔具有“巴尔蒂斯油画中年轻女孩的精美情色,她是性感得漫不经心的洛丽塔,说的甜,想的脏。”
在影评人、专栏作者李婧看来,在于佩尔电影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看到成熟与天真两种状态。1978年,25岁的于佩尔凭借《维奥莱特·诺齐埃尔》获得戛纳影后,影片中,她可以是在父母面前不动声色的女儿、在学校里接受良好教育的中产家庭的孩子,但当她涂抹上口红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又会让人感觉非常危险。导演夏布洛尔犀利地捕捉到了这种特质。
于佩尔的早年作品中,能够看到早熟与慧黠的内心与天真无邪的脸形成的巨大反差。她曾谈道,一张面孔之上可以投射出共同的本质,“这样所有人都能从中找到影子”。
“她的脸白得近乎苍白,滴下眼泪的时候楚楚动人,含泪的状态非常之美。她面部的线条和轮廓清晰,当镜头对准她的脸就是一幅画,我们可以像欣赏油画那样欣赏她的脸。”李婧说:“当她进入故事和角色之中,调动自己的五官,重新组合它们,可以说,她用脸作画,反射出各种情绪。”
在各个年龄阶段,银幕内外的于佩尔不断拓展她的领地,始终保持着开放心态,与各国电影人密切合作,将风格蔓延到广阔边界。今年1月,于佩尔与中国香港导演刘韵文合作的《花明渡》入围圣丹斯电影节。日前在中国出席活动时,她也多次表达了想与中国导演合作的愿望。
在生活之中,于佩尔以摩登、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人们对她的喜爱也包括了对她穿衣风格和精神气质的欣赏。观看于佩尔出演的电影,不会对她的年龄有强烈感受,在话剧舞台上,她的状态也不像是一个步入暮年的女性,“她的状态还是那么自在、轻盈,甚至是越来越轻松、惬意”,李婧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