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各地正在加紧布局争夺这一新的风口产业。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条件的四川提出建设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高地,通过政策支持和场景带动,正在接近实现这一目标。
4月23日,2025氢能产业大会暨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罗明介绍,经过10余年的努力,四川已形成了氢气“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打下坚实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四川已经成为全国极少数既有丰富的绿氢资源,又有全产业链布局的省份。
同一天,四川省经信厅在答复四川省政协委员提案的复函中称,2021年,四川与重庆正式启动贯通成渝“氢走廊”,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超1300辆,建成加氢站27座,示范规模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实际上,早在2010年,四川即已在氢能产业领域开展研发布局,2017年启动产业化应用,出台多项政策和发展规划对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给予系统支持,推动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特别是2024年,四川省印发实施了《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不仅继续对氢能全产业链予以系统支持,还突破了绿氢制备不进化工园区、明确氢能管理归口部门、氢高速免费等多项政策机制。
目前,四川现已聚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约160户企业,拥有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中央企业,培育了众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并吸引落户了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初步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产业加快布局的同时,研发创新取得多项突破。在补短板方面,填补了海水制氢空白,解决了膜电极、加氢枪、高压储氢罐等“卡脖子”技术问题。在锻长板方面,研制了“光氢氧电”多能联供装备,下线了全球首列氢能市域列车,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
作为四川氢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东方电气股份公司副总裁但军介绍,东方电气在车用燃料电池、大功率电解水制氢、海水无淡化原位制氢、高压储氢及氢能多联供等方面形成标志性产品,在功率等级、转化效率、长寿命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牵头开展掺氢和纯氢燃气轮机研发,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上,四川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四川典型特色的应用场景。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绵广”“成资自泸”“成遂南达”等绿色氢路,规模化推广应用氢能重卡、矿卡、冷链物流车等,并配套建设制氢加氢基础设施。同步推动氢能机车、无人机、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等应用,加快在“三州一市”开展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氢储能、氢工业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7 年,高端氢能装备性能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完备,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综合应用成本大幅降低,绿氢成为主要氢源,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氢源供应保障网络,原始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及产业规模均大幅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不仅如此,罗明还介绍,四川经信厅正在抓紧编制《四川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规划将结合四川资源禀赋和多年来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精准指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产业,避免内卷式发展,加快构建良性竞争的产业发展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