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地和全球创新网路的关键枢纽,香港在中国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出海”已成为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刚过去的2025香港国际创科营商周上,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可以看到沪港数据合作展区、17个来自内地16个省市的展团等。人头攒动的交易现场,企业利用香港会展业重启抓紧抢订单拓市场。
首次参展的低空经济企业——上海御风未来,就带去了他们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该展台负责人表示,公司在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人士展示公司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并与约30位来自阿联酋、印度、东西欧、加拿大、东盟的潜在客户建立关系。
来自澳洲的买家Spacious Property Development Group,在展会物色有助减低酒店营运成本的科技,对两家由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展商提供的自动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及自动售卖冰箱尤其感兴趣。Spacious董事总经理Angela Liang说:“InnoEX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将创新科技引入澳洲市场,特别是现在美国增加关税,各地供应商更积极开拓其他新市场。”
InnoEX和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作为国际创科营商周的两大盛事,吸引约8.8万名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人士出席。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张淑芬表示:“展商透过向国际买家展示最新的智慧方案及研发成果,展开了不少跨区域商贸合作和洽商,并成功开拓新市场。展会推进中国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进程,同时确立中国香港国际商贸中心地位,展示中国香港内联外通的优势。”
金叶子/摄
联合三大国家级平台
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枢纽,正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的数据,其2024年的招商引资成果创下历史新高,协助了539家内地及海外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较2023年跃升超过41%。
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95%的货物享受零关税,这使得香港成为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战略跳板。这一政策不仅提高了贸易的灵活性,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希望拓展内地市场的外资公司。
就在创科周开幕的前一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下称“生产力局”)正式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务中心”(下称“出海服务中心”),联合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金叶子/摄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创科领域来说,近几年香港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此次同国家三大创新中心建立的“出海服务中心”,是最近的一个重要举措。下一步,香港也会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发挥自己“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作用,面对新的情况,寻找新的机遇。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毕坚文告诉第一财经,他们推动出海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主要是为了帮这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中小企业做一些项目合作开启更大的渠道。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知识产权、技术验证、国际标准,以及特区政府相关资助计划的咨询,能从产品、技术、制造、管理助力企业经香港“走出去”。
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上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旗下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秘宋祎说,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智能制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出海成为刚需,也希望能借生产力局这个平台帮助企业拓宽视野,了解海外不同市场的需求与应用场景,另外有效规避出海过程中的合规风险,保障企业海外运营稳定,加速海外的产业化落地与全球化布局。
抢抓创科机遇
作为我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之一,香港瞄准了创科这个关键词连接内地与全球。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几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过去几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一直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以传统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等产业闻名的香港,如今也在全方位投入建设科创事业,以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
此前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了2025/2026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他表示,在全球变局中,香港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必须因地制宜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善用内联外通的特点,做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香港正在推动的经济多元发展中,新型工业化是重要方向之一。
去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将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这一母基金致力于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系统性建设创科产业生态圈。
基金涵盖五大主题板块,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数字化与升级转型,以及未来与可持续发展。
其中,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在创科周期间同步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上,李家超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香港园区研发的核心方向,更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去年12月,香港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投入运营,这个汇聚330余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初创企业的创新基地,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区政府于今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孙东说,特区政府通过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和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支持企业和生产商转向智能制造,包括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力。至今,“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下受资助智能生产线已经突破100条,而“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亦已批出首宗申请,支援建设生命健康科技的智能生产设施。今年内,还将推出“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以一(政府)比二(企业)的配对资助协助在港营运生产线的企业订立智能生产策略及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的普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