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26日,德国“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与施韦青根音乐节联合制作的音乐戏剧《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将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行亚洲首演,这部融合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舞台技术的新作在亚洲仅设上海一站。
《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是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的特别呈现之作,作品应用古老的科学原理和最新的人工智能,结合跨越500年的音乐,从巴洛克到约翰·列侬,向观众呈现生活中的谎言与真相。
新技术如何与表演艺术融合,改变舞台上的呈现方式,改变观众眼中的艺术世界,推动剧场艺术生态的变化,是当下演艺行业关注的热点。第一财经对话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谈了谈老牌剧场如何策划音乐科技融创节,怎样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创新剧目亚洲首演仅上海一站
德国“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于1998年在“包豪斯之城”德绍成立,1999年起作为柏林索菲恩剧院的“驻院艺术家”,开始创作“人物画像”系列作品,特点是强烈的视觉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他们以舒伯特、亨德尔、巴赫、罗西尼、马勒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当代音乐为主题进行创排,是欧洲最重要的音乐戏剧团队之一。2022年首演的增强现实舞蹈表演《你必须渲染你的人生!》,开拓了该团在数字化创作方面的经验。他们已在世界各地超过60个城市进行了360多场演出。
去年的第一届“数字缪斯——音乐科技融创节”上,“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就为上海观众带来了《寂静之声》《力量与自由》,重新定义了观众脑海中的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与舒伯特。
去年和剧团开启合作之前,方靓去现场观看了排练。她告诉记者,在现场会有一些打破认知的发现,“他们的演出不需要太复杂的舞美,可以看到技术与力量的结合,实时生成具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这启示了我们技术会给艺术带来的一些未来可能性”。
“我们还发现,这个团队在演出中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研发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在团队内已经一体化了,这样既有利于磨合,也能减少成本,是很新的一种趋势。我相信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团体,集创作、技术、艺术于一身,创造出很多好作品。让好的艺术家能够被看见,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方靓说。
今年的演出仍由剧团创办人之一尼科拉·胡姆佩尔执导并担任服装设计,另一位创办人奥利弗·普罗斯克负责舞台技术,有两位歌手、两位演员、两位舞者和五位音乐家参与。无论巴赫、肖邦还是莱昂纳德·科恩、约翰·列侬的音乐,都融会在舞台视觉当中。
舞台视觉中的“谎言幻想”源自一种老派科技“佩珀尔幻象”。1862年,约翰·亨利·佩珀尔发明这种幻象技术,通过巧妙放置一面半透明的镜子,反射人躺在地面上的姿态,呈现出仿佛在空间中自由飘浮的效果,还能与镜子后面的人互动。“佩珀尔幻象”将在舞台上与视频投影技术巧妙结合,拓展舞蹈与表演,冲击观众内心的情感世界。
现场演奏的魅力不会被AI取代
作为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95岁“高龄”的上海音乐厅,一直在思考演出怎样更有趣,进而持续吸引观众。
上月,第二届“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开幕,今年策划了包括工作坊、展演、展览、特别呈现等板块的丰富内容,为积极从事科技 艺术创作实践的年轻艺术家搭建平台,也为观众带来国内外最新潮、最好玩的演出与活动。
最受欢迎的是4场工作坊,30元一张的门票很快售罄。观众在艺术家的引导下,尝试编程、AI作曲、声音感知肢体互动等。观众在现场使用发声材料,用触发敲击、摩擦、揉捏物体发声、身体打击乐等方式,制造环境声音片段,共创声景作品。视觉艺术家讲解AIGC如何改变舞台上的视觉呈现,学者介绍从磁带录音机到脑机接口的“新乐器”进化带来怎样的新声音。
在AI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作曲,那么音乐家将会如何演奏?视觉艺术家王萌和古筝、电子乐演奏家于淼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现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场演奏的感染力是AI没法取代的”。于淼使用两台音高不同的古筝,加上电子乐和即兴演奏,与于淼使用算法智能生成的音轨和环境影响对冲,展示和谐、意外、崩坏的不同氛围。
他们的表演多选在美术馆、小剧场、俱乐部、音乐节等场馆,2024年在欧洲完成了近两个月的10场巡演。“王萌 于淼”组合的“未来诗——古筝×AI视听音乐会”是本届融创节展演板块的4台展演之一,它由4位行业专家从122项应征作品中遴选出来。普利策音乐奖得主杜韵认为,这场音乐会“松弛、舒适、灵动,介于很多流派之间。视觉非常大气,且融合很多视觉艺术的概念,做到了很好的跨界”。
4月4日起,在上海音乐厅四楼乐∞空间开幕的“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以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视觉呈现为中心,呈现了《通天塔》《“巴洛克式”观音兜?》等5个装置作品,一批新媒体艺术家把他们对传统文化、身体感知和音乐创意的理解带到了现场,使展览成为发现更多可能性的实验室。
方靓告诉记者,这场展览是上海音乐厅尝试VR大空间文旅创新的一步,通过融创节的平台引入新项目,不仅能激活上海音乐厅四楼乐∞空间这处新改造完成的多功能场地,还能丰富游客到访上海音乐厅时的体验。“我们要用不同的内容,来为观演人群设计体验方式。比如观众觉得展览中的传统文化很有新意,也可以晚上再来看一场上海民族乐团的驻演项目‘海上生民乐’。”
(上海音乐厅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