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从追捧“六小龙”到紧盯DeepSeek,投资人“掘金”AI应用层

发布时间:2025-04-09 18:38:20

DeepSeek爆火后,投资行业流传一则玩笑——没投基础大模型的投资人明显比投了的更高兴。

此前“六小龙”概念兴盛时,几家头部AI创业公司每轮融资动辄几十亿美元估值,各路投资人托关系抢份额,但今天来看,高估值下的投资有可能成为倒挂的包袱。同时,大批投资人又开始托关系,寻求拜访DeepSeek公司深度求索杭州总部与北京海淀分公司的机会。

以DeepSeek的爆火为轴心,整个AI2.0创投市场呈现出技术革新瞬息万变的态势,上半场的投资逻辑随时可能被推翻。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对记者表示,有变量是好事,如果一个好赛道里面没有变量,也就意味着其中没有了VC存在的意义。

当更多投资人将目光从“六小龙”转移至DeepSeek带动的AI应用层机会后,行业开始转暖。九合创投COO张少宇对记者表示,一级市场投资热度正在提升。之前九合投AI应用的节奏非常从容。DeepSeek爆火之后,一级市场关注AI应用的基金数量明显增多,可看项目增多,投资人看项目的节奏也明显加快。

DeepSeek革新理念

整个AI行业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印象太深,以至于总认为AI是从ChatGPT开始,但在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看来,其实不然,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企业与积累,都是从AI1.0时代开始的,包括旷视科技、云知声等企业,此前已经能够赋能部分垂直领域,如软件行业、机器人、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过去的尝试对今天的行业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而AI2.0时代,看上去好像突然在某一个春节,中国AI横空出世,一家优秀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这就是DeepSeek。但是,邝子平称,DeepSeek的背后是中国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过去近十年的发展。在AI1.0时代,中国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可能是在全世界最领先、最丰富、最能够达到商业目的。

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邝子平认为,对中国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这一里程碑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的AI技术因为这一事件突然间突飞猛进,而是让大家更有信心相信AI已经可以落地,且成本降到了一个可用的地步了。

这样的影响同样传播至海外市场,AI 创始人和投资人段雨嫣对记者表示,DeepSeek对整个硅谷市场造成了非常积极的冲击——不管是公司层面还是技术原始创新层面。对创业公司而言,DeepSeek的开源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对OpenAI等大厂而言,冲击没有那么大,因为OpenAI已经在行业内“跑”过一遍,但DeepSeek的开源的确向OpenAI发射出竞争性信号。以及,段雨嫣称,因为DeepSeek的热度,硅谷投资人与创投圈会对中国创业者高看一眼。

心资本Soul Capital合伙人吴炳见此前曾在联想之星、险峰基金等机构任职,据他观察,中国创业市场过去二十年,“卷”已成惯性。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型机会主要“卷”融资体量、增长、运营效率,期待在有限成本内实现功能密度最大化。而DeepSeek开了个好头,改变了“卷”的方向,中国AI正在进入技术外“卷”。大模型玩家们开始开源、发论文、贡献代码,把核心方法分享出来,包括MiniMax开源了两个模型Text-01和VL-01,DeepSeek与Kimi先后发布R1和K1.5的技术报告,陈述如何复现o1推理模型。

吴炳见认为,这是一次进化,论文如同砌墙,人多才能砖头多,量变会带来质变。市场开始聚焦技术创新,把各路好想法卷进来,集小成为大成,从方法层面孕育下一次突破,这就是Deepseek带来的改变。

投资人推倒重来

作为AI应用派代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持续看好技术落地变现的投资机会,但对于DeepSeek,他罕见表达了“(如果有机会)个人肯定会投”的态度。发生投资逻辑与态度改变的不止朱啸虎一个人。

2021年A轮募资便押注智谱的达晨财智合伙人、首席投资官肖冰表示,DeepSeek火了之后,团队也比较紧张,广泛交流之后,得出行业还没有达到最终确定性局面的结论,尚处于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他认为这些大模型公司未来会分化,有的可能会被淘汰,有的能找到自己的路,有的可能追赶上去。一切还未定局。

明势资本在MiniMax2022年Pre-A轮募资环节加入,合伙人黄明明认为,如果把AGI比作珠峰,OpenAI无疑是跑在最前面的,但也没有爬到半山腰。如果将自动驾驶领域的L1-L5级别套用在AGI上,黄明明认为L1是Chatbots聊天机器人,L2(辅助驾驶)是OpenAI的o1、o3,以及DeepSeek的R1模型水平,L3(自动辅助驾驶)是Agent,L4(自动驾驶)是Innovator,即AI与人类一起创作和创新,最终L5(无人驾驶)是AI组织独立工作。而目前大多数头部AI模型仅达到L2的水平,正在向L3迈进。

AI投资理念转变的拐点上,多位投资人表达了侧重AI应用端的观点。邝子平表示,目前,机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到了完全能够支撑应用真正落地的水平,所以团队现在更多是在关注应用层面的投资,2025年AI应用的爆发值得期待。

如果聚焦全球市场,由于付费意识、标准化程度等原因,海内外AI应用差异明显。白宗义认为,目前在美国一级市场,对AI产业链尤其是以AI agent 为代表的AI应用侧的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中国产业生态投资中,硬件和软件相对比较平衡,硬件领域的投资相对更符合中国资本市场鼓励的方向,包括以算力生态为代表的进口替代硬件底座、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各类AI硬件和行业应用等。“原因就是中国的供应链‘卷’得实在太厉害了,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及制造能力。”

整体来看,LLM(大语言模型)还在技术变动期,吴炳见认为,对 AI 应用创业者来说,太早固定PMF(衡量 AI 产品与市场匹配程度的关键指标)并不是好事,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比如目前估值已达100亿美元的Cursor团队最初做 AI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后来做了 AI Coding。Perplexity团队最初做自然语言到 SQL(专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语言)的转换工具,ChatGPT上线后,团队7天时间便上线了AI 搜索。

吴炳见表示,AI应用创业既不是短跑,也不是长跑,而是冲浪,判断下一个模型能力的浪头在哪里很关键,灵活转型很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