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新闻

上海时装周观察:打造时尚潮流策源地和引领者

发布时间:2025-04-07 20:37:56

根据《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预计在2025年超过2万亿元,在2030年之前建成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这将进一步巩固上海作为时尚之都的地位,打造时尚消费品的万亿级市场,使上海成为时尚潮流的策源地和引领者;与此同时,这也将推动产业规模达到5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5%左右。

春季上海时装周期间,笔者和多家行业智库、海外观察员探讨上海时尚消费市场及时装周引领力课题。主流观点认为,时装行业不仅突出了消费市场的时尚化和亲和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家庭消费热情、引领青年审美眼光与市场直接链接,上海时装周就是鲜活空间。

本届秀场新观察

上海时装周影响力已于近年形成,其对于长三角地区、对于上海友好城市、对于西方传统时装城市的知名设计师已有吸引力,更多的国际时尚品牌和首发首秀,都会选择上海时装周舞台和达成最新的市场协议。本届上海时装周全市36个时尚地标,近百场新品首秀,近千个品牌首展以及数十场重量级国际合作的首发活动轮番上演,全方位展现本季上海时装周“质塑新境·建所未见”的主题。

上海市黄浦区纪录显示:“国内外前沿品牌,全球时尚潮人齐聚黄浦,密集呈现近十场重量级国际合作首发、近百场新品发布首秀和近千个品牌订货首展。与此同时,包括上海新天地在内的黄浦多个合作地标同频共振,连接秀场与商场,带动周边食、宿、游、购消费增长约三成”。

笔者观察到的新景象有:中国民族时尚品牌EP雅莹担纲开幕大秀,而且是以“中国设计,全球首发”为标杆,通过“雅境”“雅乐”“雅行”三大篇章,将非遗剪纸、苏绣技艺与数字艺术巧妙融合,积极展现了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碰撞。在传播方式上,上海新天地携手小红书打造以“FASHION CHECK”为主题的第二季生活时装秀,延续了“生活圈=时尚圈”理念,在线下时尚打卡点位、合作品牌及内容、线上多元话题和玩法上,进行了多维度升级,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去生活里赶时髦,打造年轻活力的社交与生活方式,持续为城市注入时尚与社交融合的新鲜活力。业界人士均认为社交圈的形成最具有建设性。

首发首秀首展的密集展开,使得春季跨界时尚潮流涌动在上海各大商业展示地标和中心城区商场。如迪士尼牵手本土设计力量,以牛仔警长“胡迪”、太空骑警、“巴斯光年”等一场又一场的冒险故事,突出了“这是谁的童年记忆”的叙述主题。秀场内外,不少粉丝穿着有《玩具总动员》经典元素的服饰前来打卡。迪士尼为庆祝《玩具总动员》全球上映30周年,以“玩心无限”为主题,推出全新时尚系列和数字艺术作品,以期获得新生代消费能量的青睐。而受邀参与合作的品牌十分多元,涵盖服饰、珠宝和数字艺术等都市消费领域。

人工智能新赋能

笔者所在智库注意到,作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 ”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在本届上海时装周前夕,国家数据局、商务部、国资委等多部门对“人工智能 ”密集发声,从推动高质量数据供给、建设数字新基建、打造“人工智能 消费”场景、深化央企AI 专项行动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得到了响应。

经济大省广东、山东、湖北、福建和上海、北京、深圳、重庆等多个经济中心城市,都陆续发布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 ”行动在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场景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本届上海时装周,人形机器人走上T台成为“超模”、3D打印的衣服成为一种时尚、ChatGPT和DeepSeek成为设计师“私人助手”……使得时装周的科技含量更突出。有专业评论如此描绘:“当虚拟与现实交织成新的经纬,走过二十二载的上海时装周正在引入更多AI元素,试图打破固有框架,思考AI 时尚带来的更多可能”。蛇年央视春晚是人机共舞首秀,春季入沪可谓新赛道速度。

上海时装周的各类新技术展示场景,对长三角区域经济节点城市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届上海时装周顺利闭幕之际,笔者前往历史纺织和服装名城常熟调研发现,常熟已经成为苏南新时尚之都,不仅服装完成向时装的实质性飞跃,而且人工智能出彩。常熟政府部门的规划从业者说:“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生产制造,从产业升级到城市管理,每一个领域都在经历深刻变革。而在千年古城常熟,纺织服装行业正成为人工智能赋能的典型新样本”。

在常熟的实地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波司登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已率先完成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突破。企业通过人工智能优化企划、设计、开发等多个环节,使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开发时间从100天缩短到27天,样衣成本降低超过60%。这样的数据不仅令人惊喜,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在调研交流中,当地企业家向笔者表示:常熟之所以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之一,常熟被江苏省赋予科创产业高地的新定位,并在上海大都市圈的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中被确定为智能制造功能节点。这样的战略定位,使得常熟各行业不仅要承担产业升级的任务,更有必要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国际影响新评价

本届上海时装周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的200多个品牌参展,其中海外品牌占比57%,通过近百场发布首秀和近千个品牌订货首展等活动,全方位展现上海作为首发经济集聚地的强大吸附力。

一位法国商务外交官告知笔者:“在上海时装周的秀场之外,全球时尚产业正加速携手创新。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上海时装周持续打造亚洲最大订货季。”如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联合大厦,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品牌和企业带来最新一季的设计作品,亮相2025秋冬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多达22个非洲高端品牌首次集体亮相MODE展,以手工编织、天然染色及环保工艺为亮点,希望借助上海时装周的平台,促进中非时尚产业的合作与商业拓展。

行业权威人士告知笔者:此次参展的22个非洲高端品牌绝大多数是首次来到中国。设计者和企业带来的品牌时装,从廓形剪裁到材质碰撞,每个细节都在打破时尚界对非洲设计的固有想象。

令笔者欣喜的是,上海时装周已经和米兰、巴黎等世界著名时装周实现联动。如由时尚企业牵头行业交流主题活动中,就有来自巴黎、米兰、纽约和上海时装周的24位新生代青年设计师,“以先锋姿态解构东方美学,融合苗绣、京绣、潮州立体绣等古技,以创新为翼,传承非遗风采。每件作品皆是传统手工艺谱系与未来材料科学的交响诗,为全球青年创意人才提供展示平台,探索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与复兴”。

上海时装周在亚洲国家观众中更是产生了轰动效应,如留学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来自韩国的青年观察员李政就表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东方美学与当代精神的深情对话。”

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上海时装周给出了东方智慧的回应。如曹雨西导演用算法生成的牡丹,与工匠手作的苏绣牡丹同台绽放,这种科技与人文的双生花,恰如韩国团队将AR技术应用于传统韩服展示的创新。我们终于明白: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不断解码的基因库。当苗族图腾遇上激光切割,当水磨腔调混音电子节拍,传统正以惊人的生命力参与着现代性的构建“。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